2021年第38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颜彦,梁书廷,王思敏,周敏,林曼青,陈腾宇,徐慧贤,何伟平,阮岩
    2021, 38(8):1541-1546.
    [摘要](36) [HTML](0) [PDF 2.14 M](407)
    摘要: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4 2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月份的分布情况比较,梳理该病在广州地区的证型特点。【结果】(1)4 298例患者中,外邪袭肺证有496例(占11.5%),肺经蕴热证有313例(占7.3%),胆腑郁热证有12例(占0.3%),脾胃湿热证有1 054例(占24.5%),肺气虚寒证有346例(占8.1%),脾气虚弱证占比最高,有2 077例(占48.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样本量较小的胆腑郁热证外,其余证型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发病季节分布和发病月份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年龄分布方面,脾气虚弱证和外邪袭肺证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肺经蕴热证和脾胃湿热证以18~45岁的青年为主,而肺气虚寒证则以婴幼儿和少儿为主。在性别分布方面,均为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患者。在发病季节方面,外邪袭肺证、肺经蕴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而肺气虚寒证患者,夏季与冬季发病率相近(分别为30.1%和28.9%)。在发病月份方面,肺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月,外邪袭肺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2月和1月,而肺气虚寒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1月。【结论】 广州地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在脾气虚弱证患者中,发病年龄以 0~6 岁的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尤其以1月发病人数为最多。
    2  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颜彦,梁书廷,王思敏,周敏,林曼青,陈腾宇,徐慧贤,何伟平,阮岩
    2021, 38(8):1541-1541.
    [摘要](25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3  岭南地区流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聚类分析研究
    徐慧聪,彭天托,邓屹琪,李芳,欧爱华
    2021, 38(8):1547-1552.
    [摘要](24) [HTML](0) [PDF 1.41 M](437)
    摘要:
    【目的】 分析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中医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自制流感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两次流感流行期间对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急诊科的流感患者进行调查,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岭南地区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852例流感患者按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分别进行四诊聚类分析,其中 304 例甲型流感患者聚类结果为:湿热证 107 例(35.20%),表寒里热证 121 例(39.80%),风热犯卫证 54 例(17.76%);548 例乙型流感患者聚类结果为:湿热证 141 例(25.73%),表寒里热证 240 例(43.80%),风热犯卫证139 例(25.36%);两种流感的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岭南地区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以多湿、多热为特点,单纯风寒证比较少。甲乙两型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存在差异,甲型流感患者湿热证多于乙型流感患者,乙型流感患者表寒里热证多于甲型流感患者。
    4  岭南地区流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聚类分析研究
    徐慧聪,彭天托,邓屹琪,李芳,欧爱华
    2021, 38(8):1547-1547.
    [摘要](16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5  3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蒋凡,刘元献,黄廉鑫,朱海华,何强亮
    2021, 38(8):1553-1553.
    [摘要](1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6  3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蒋凡,刘元献,黄廉鑫,朱海华,何强亮
    2021, 38(8):1553-1558.
    [摘要](30) [HTML](0) [PDF 1.73 M](363)
    摘要:
    【目的】 探究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345例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探讨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1)共收集关于OSAHS的证候及舌脉象等四诊资料75个,总出现频率为7 320次,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得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头晕头昏、头身困重、形体肥胖5个主要证候,其分布频率均大于65%;根据频数分析得出OSAHS的主要舌象为:舌胖大、舌边齿痕、苔腻、苔滑、舌黯;主要脉象为:脉滑、脉细、脉弦、脉涩。(2)根据聚类分析得出气滞痰瘀证(占32.22%)、痰湿内阻证(占26.75%)、肺脾气虚证(占23.40%)、痰热内蕴证(占10.33%)、肾阳亏虚证(占7.29%)5个中医证型。【结论】 OSAHS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气滞痰瘀证、痰湿内阻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而且不同证型之间多有兼夹,该聚类分析结果可为OSAHS的临床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7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分析
    侯建峰,卢丽波,钟文珍,李丽慧,刘玲
    2021, 38(8):1559-1563.
    [摘要](29) [HTML](0) [PDF 1.40 M](379)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妇科因“异常子宫出血”住院治疗,经宫腔镜检查及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EH)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的患者,共 112 例。其中 EH 组 90 例,AH 组 22 例;而 EH 组中,单纯性增生组73 例,复杂性增生组17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四诊资料、宫腔镜下表现、合并疾病、治疗转归等情况,并分析其中医辨病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1.3 ± 6.9)岁,中位病程为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四诊资料方面,主症(月经情况)多见漏下淋漓[占47.3%(53/112)]、崩中暴下[占12.5%(14/112)]、经期延长[占12.5%(14/112)],而经血的色质变化多不典型;兼证常见腰膝酸软[占28.6%(32/112)]、头晕乏力[占14.3%(16/112)]、小腹隐痛[占8.0%(9/112)];舌质以淡黯或红多见,而舌苔及脉象较繁杂。除AH组的崩中暴下发生率[35.0%(7/22)]明显高于EH组[7.8%(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其他中医四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其辨证以肾虚肝郁、血瘀气滞为主,出血过多时可伴血虚。(3)宫腔镜下表现方面,主要为内膜增厚,局限增生,血管丰富、扩张等,部分患者伴有内膜息肉形成[占50.9%(57/112)]。(4)合并疾病方面,合并子宫肌瘤者占34.8%(39/112),合并子宫腺肌病者占12.5%(12/112),合并乳房结节者占52.7%(59/112),未见乳房恶性肿瘤。并发贫血者占41.1%(46/112),其中发展至重度贫血者占7.1%(8/112)。(5)辨病方面,居前3位者分别为崩漏、经期延长、癥瘕,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辨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证候在EH、AH间无明显差异,其辨证以肾虚肝郁、血瘀气滞为主,出血过多时可伴血虚。
    8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分析
    侯建峰,卢丽波,钟文珍,李丽慧,刘玲
    2021, 38(8):1559-1559.
    [摘要](9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9  丹栀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陈学武,姜靖雯,张永杰,邱晓堂,曾江正,金桂云,孙刚
    2021, 38(8):1564-1564.
    [摘要](1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0  丹栀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陈学武,姜靖雯,张永杰,邱晓堂,曾江正,金桂云,孙刚
    2021, 38(8):1564-1570.
    [摘要](29) [HTML](0) [PDF 1.43 M](458)
    摘要:
    【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符合TACE治疗适应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口服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疗效、栓塞综合征主要症状及心理痛苦程度,4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实体瘤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实体瘤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疗效分别为 70.0%(28/40)、90.0%(36/40)和 75.0%(30/40),对照组分别为 65.0%(26/40)、65.0%(26/40)和55.0%(22/4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实体瘤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TACE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发热严重程度和腹痛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减轻(P<0.05),而2组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PG-SGA评分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 PG-SGA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 PG-SG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1周后,对照组的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的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TACE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心理痛苦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TB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服丹栀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11  养阴散结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黎绮颖,王炜
    2021, 38(8):1571-1577.
    [摘要](43) [HTML](0) [PDF 1.43 M](366)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左甲状腺素钠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养阴散结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服养阴散结颗粒剂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Karnofsky 功能状态(KPS)评分、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KPS评分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疲倦乏力、烦热汗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S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Tg水平也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血清FT3、FT4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血清TSH水平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Hb、P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PLT、Hb水平高于对照组,而WBC水平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左甲状腺素钠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养阴散结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型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左甲状腺素钠片常规治疗。
    12  养阴散结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
    黎绮颖,王炜
    2021, 38(8):1571-1571.
    [摘要](14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3  《千金》温脾丸煎剂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不寐厥阴实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郭雪宜,肖纯,闻思齐
    2021, 38(8):1577-1577.
    [摘要](14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4  《千金》温脾丸煎剂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不寐厥阴实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郭雪宜,,肖纯,闻思齐,
    2021, 38(8):1577-1582.
    [摘要](23) [HTML](0) [PDF 1.43 M](466)
    摘要:
    【目的】 观察《千金》温脾丸煎剂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不寐厥阴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寐厥阴实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温脾组和乌灵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给予口服《千金》温脾丸煎剂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温脾组给予口服《千金》温脾丸煎剂治疗,乌灵组给予口服乌灵胶囊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各项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期间,3组不寐厥阴实证患者共脱落11例(包括联合组4例、温脾组4例和乌灵组3例),最终纳入109例,其中联合组36例,温脾组36例,乌灵组37例。(2)治疗4周后,联合组、温脾组、乌灵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35/36)、88.89%(32/36)、67.57%(25/37),3组间比较,联合
    15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的二级预防作用探讨
    李敏,朱浩,梅凌,刘鹏
    2021, 38(8):1583-1587.
    [摘要](26) [HTML](0) [PDF 1.40 M](481)
    摘要:
    【目的】 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痰湿证患者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痰湿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口服阿托伐他汀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二级预防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30/35),对照组为57.14%(20/3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痰湿证患者的二级预防中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
    16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的二级预防作用探讨
    李敏,朱浩,梅凌,刘鹏
    2021, 38(8):1583-1583.
    [摘要](10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17  龙胆泻肝汤联合习服疗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文宇,付文洋,李逸雪,蔡玮,叶美婷
    2021, 38(8):1588-1591.
    [摘要](36) [HTML](0) [PDF 1.38 M](405)
    摘要: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习服疗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62 例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配合习服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并给予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随访半年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中情感性(E项值)、功能性(F项值)、严重性(C项值)等3个维度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4周后及随访半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THI评分方面,治疗后和随访半年后,THI量表的情感性(E项值)、功能性(F项值)、严重性(C项值)等3个维度分值及总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且随访半年后的各个维度分值及总分值也均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2)疗效方面,治疗 4 周后和随访半年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54/62)和91.9%(57/62);经秩和检验,随访半年后的疗效优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联合习服疗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疗效确切,且远期疗效较佳,对耳鸣相关证型患者的治疗具有借鉴意义。
    18  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郑夏洁,陈叶
    2021, 38(8):1591-1596.
    [摘要](9) [HTML](0) [PDF 1.41 M](347)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及健康宣教的常规处理。对照组在常规处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30 d,治疗30 d 后,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 2 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与PPG含量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FPG与PPG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减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19  补中益气汤联合督灸治疗轻中度贫血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丽,冯群虎,林丰夏,岳洪钧,汤雅薇
    2021, 38(8):1596-1601.
    [摘要](24) [HTML](0) [PDF 1.43 M](398)
    摘要: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督灸治疗轻中度贫血痔脾虚气陷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贫血痔脾虚气陷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督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督灸治疗,疗程为 1 个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贫血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 1 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3.3%(28/30),对照组为56.7%(17/3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贫血相关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GB、HCT、RE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HGB、RBC、HCT、R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血浆2,3-DPG浓度方面:治疗后,2组轻度贫血痔患者及对照组中度贫血痔患者血浆2,3-DPG浓度均无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中度贫血痔患者血浆2,3-DPG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轻度和中度贫血痔患者血浆2,3-DPG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督灸治疗轻中度贫血痔脾虚气陷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贫血相关指标,提高血浆2,3-DPG浓度,增加血氧释放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20  通便排毒颗粒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叶丽珊,郭应军
    2021, 38(8):1602-1606.
    [摘要](27) [HTML](0) [PDF 1.40 M](343)
    摘要:
    【目的】 观察通便排毒颗粒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便排毒颗粒治疗,疗程为 7 d。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内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腹内压、DAO水平、胃肠功能障碍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随访,2 组患者 28 d 病死率均为 15.15%(5/33),经 Fisher 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便排毒颗粒可明显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
    21  增液汤加减应用预防椎体成形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李洪涛,赵双利,周磊
    2021, 38(8):1606-1610.
    [摘要](33) [HTML](0) [PDF 1.39 M](397)
    摘要:
    【目的】 评估增液汤预防椎体成形术后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预防便秘的术前教育。预防组从术后6 h起给予增液汤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时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疗程为3 d。2组患者术后4 d仍未排便者,给予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3 d、7 d、15 d的便秘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期间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术后3 d、7 d和15 d,预防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10.7%(3/28),对照组分别为52.0%(13/25)、16.0%(4/25)和20.0%(5/25);组间比较,预防组在术后3 d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便秘患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大黄、芒硝颗粒后均能排便,对照组的便秘患者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后仍有5例患者未排便,予以灌肠治疗。2组患者术后7 d及15 d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住院7 d)术后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汤口服可有效降低椎体成形术后的便秘发生率,而不增加术后胃肠道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22  强骨饮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影响
    李少华,康石发,孙坚钢,袁一峰,黄小生,李建有,史晓林
    2021, 38(8):1611-1616.
    [摘要](21) [HTML](0) [PDF 1.42 M](403)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处方强骨饮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态等多项指标的变化,评价强骨饮对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 100 例肾虚血瘀型 PMOP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处方强骨饮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腰椎骨密度T值、髋关节肌群及膝关节肌群肌力、Tinetti平衡及步态量表评分和血钙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4例患者脱落,最终共有90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2)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T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 6 个月后,2 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 T 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髋关节伸肌群和膝关节伸肌群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髋关节伸肌群肌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髋关节伸肌群和膝关节伸肌群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后对髋关节伸肌群和膝关节伸肌群肌力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对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在经过3个月及6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骨饮治疗肾虚血瘀型PMOP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肌力,稳定患者步态,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对预防患者跌倒有积极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23  四妙丸加味方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梁深,谈荣珍,范少勇,周明
    2021, 38(8):1617-1620.
    [摘要](23) [HTML](0) [PDF 1.38 M](515)
    摘要:
    【目的】 观察四妙丸加味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阻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妙丸加味方颗粒剂治疗,疗程为 1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31/34),对照组为76.5%(26/34);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UA、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妙丸加味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阻型)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4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选穴机制的研究进展
    康煜炜,,鲁海,,胡赫其,,王媛卓,,张春红,,
    2021, 38(8):1621-1625.
    [摘要](41) [HTML](0) [PDF 1.38 M](450)
    摘要: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的针刺脑研究方兴未艾。通过以针刺不同选穴为切入点,综述并探讨针刺单穴/组穴治疗中风偏瘫效应的中枢机制差异。结果发现,单穴研究以阳陵泉居多,组穴研究以阳经穴居多,在中枢效应上两者均以激活运动皮层为主,但组穴针刺引起的脑区信号改变更为广泛。
    25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取穴规律探究
    莫理敏,张菶,薛爱国,郭锡全
    2021, 38(8):1626-1632.
    [摘要](43) [HTML](0) [PDF 2.53 M](385)
    摘要: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取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发表年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单个腧穴使用次数、部位分布、归经等情况进行频次分析,借助IBM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71 篇,其中,针灸处方 83 条,涉及腧穴 68 个,所有腧穴应用的总频次为 564 次。风池、廉泉、完骨、翳风、内关、金津、玉液、三阴交、天柱等 15 个腧穴使用频次均高于 10 次,属于高频使用腧穴。足少阳胆经(105 次)、督脉(82次)、任脉(69次)为高频使用经脉。阳经(55.6%)使用频率高于阴经(31.6%),同名经中又以少阳经使用频率最高(25.6%)。取穴部位绝大部分集中在头颈部(70.2%)。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组常用腧穴配伍,其中“风池-廉泉”组合支持度最高(61.4%)。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类1:金津、玉液;类2:丰隆、百会、风府;类3:水沟、内关、三阴交。【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取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其中的取穴规律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6  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Meta分析
    吴佳倩,江钢辉,蒋东丽,林彦廷
    2021, 38(8):1633-1639.
    [摘要](26) [HTML](0) [PDF 1.75 M](48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在线(PubMe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收录的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20 年 10 月。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 篇文献,含9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针灸组优于对照组(RR=1.24,95% CI [1.16,1.31],P<0.000 01)。②治愈率:针灸组高于对照组(RR=2.39,95% CI [1.87,3.05],P<0.000 01)。③VAS评分:针灸组在改善VAS评分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WMD = -1.54,95%CI [-2.24,-0.83],P<0.000 1)。④不良反应率:针灸组低于对照组(RR = 0.09,95% CI [0.01,0.67],P = 0.02)。【结论】 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性较高,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欠佳,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27  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慈辉,林云鑫,庄泽钦,沈丹婷,江桦清,郑谅
    2021, 38(8):1640-1644.
    [摘要](19) [HTML](0) [PDF 1.60 M](397)
    摘要:
    【目的】 观察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温针灸疗法,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76.7%(23/30),对照组为 56.7%(17/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28  东垣针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
    张丽敏,管莉文,张永顺,杜伟
    2021, 38(8):1645-1650.
    [摘要](22) [HTML](0) [PDF 1.41 M](356)
    摘要:
    【目的】 观察东垣针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妇科腹部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东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7 d。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与胃泌素(GAS)含量以及胃电图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最终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观察组的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胃肠电节律紊乱、反应面积、平均频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胃肠电节律紊乱、反应面积、平均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MTL、GAS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TL、GAS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75.00%(24/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垣针法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瘫,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胃肠动力恢复,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疗效显著。关键词:东垣针法;枸橼酸莫沙必利;胃瘫;胃电图;妇科腹部术后
    29  毫火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观察
    郭蓓宁,童基伟,张志玲,赵鑫伟,黎晓静
    2021, 38(8):1650-1655.
    [摘要](22) [HTML](0) [PDF 1.41 M](410)
    摘要: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 d,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10例。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为73.33%(22/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0 d后以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3.51%(5/37),对照组为36.67%(11/3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感染、皮疹瘙痒、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毫火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30  揿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张薇,李妙红,袁芳
    2021, 38(8):1656-1660.
    [摘要](20) [HTML](0) [PDF 1.39 M](348)
    摘要:
    【目的】 观察揿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治疗4 周。治疗 4 周后,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贝克抑郁量表Ⅱ(BDI-Ⅱ)与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与TH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耳鸣严重程度与TH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BDI-Ⅱ与BAI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BDI-Ⅱ与BAI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与EQ-5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与EQ-5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能显著改善患者耳鸣的症状,缓解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31  整脊手法配合练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王贤,曾浩彬,陈茂水,张博
    2021, 38(8):1661-1665.
    [摘要](39) [HTML](0) [PDF 1.40 M](368)
    摘要:
    【目的】 探讨整脊手法配合练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行整脊手法配合练功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行颈椎牵引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治疗后的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6.7%(26/30),治疗组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对 NDI 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脊手法配合练功对CSR疗效确切。
    32  汉防己甲素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大鼠肾功能紊乱和肾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
    马春燕,常婷婷,鲁雅妮,何亚莉,刘曙民
    2021, 38(8):1666-1672.
    [摘要](11) [HTML](0) [PDF 4.26 M](436)
    摘要: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大鼠肾功能紊乱和肾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汉防己甲素5、15、30 mg·kg-1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脂多糖+牛血清蛋白+四氯化碳法建立IgA肾病模型。成功造模后,汉防己甲素5、15、30 mg·kg-1组分别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腹腔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肾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水溶性四唑盐1(WST-1)法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微板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Caspase-3、Caspase-9、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比值,肾组织和血清中IL-6水平,血清MDA、LDH水平,肾组织p-P65/P65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IL-10水平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清SOD水平、肾组织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汉防己甲素15、30 mg·kg-1组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比值,肾组织和血清中IL-6水平,血清MDA、LDH水平,肾组织p-P65/P65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肾组织和血清中IL-10水平,血清SOD水平、肾组织SIRT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具有修复IgA肾病大鼠肾功能紊乱和肾组织损伤的作用。
    33  千草方熏洗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李宏军,施源,何敏,李坚,王君君,邓新超,鲁密,张辉,吴岩,吴红丽,梁平
    2021, 38(8):1673-1678.
    [摘要](147) [HTML](0) [PDF 9.79 M](359)
    摘要:
    【目的】 观察千草方熏洗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蛋白激酶B(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千草方熏洗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千草方组和透明质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制模后,千草方组大鼠给予千草方熏洗,透明质酸组大鼠给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30 d。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行Mankin’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Ki67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3Kβ)、磷酸化GS3Kβ(p-GS3Kβ)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结构不清晰,Mankin’s评分升高(P < 0.05),血清IL-10含量下降,IL-6和TNF-α含量升高(P < 0.05),软骨组织Ki67表达量,p-Akt/Akt、p-mTOR/mTOR、p-GSK3β/GSK3β和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千草方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更加光滑,结构较清晰,软骨基质着色较均匀,Mankin’s评分降低(P < 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IL-6和TNF-α含量降低(P < 0.05),软骨组织p-Akt/Akt、p-mTOR/mTOR、p-GSK3β/GSK3β和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千草方熏洗能够通过促进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及软骨细胞增殖来缓解膝骨关节炎。
    34  温阳活血解毒方稳定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机制研究
    张涛涛,黄娜,余锋,刘南,洪永敦
    2021, 38(8):1679-1685.
    [摘要](17) [HTML](0) [PDF 2.44 M](321)
    摘要:
    【目的】 探讨温阳活血解毒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 50 只 8 周龄雄性载脂蛋白 E 基因敲除(ApoE-/-)小鼠 13 周,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6 mg·kg-1·d-1)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14.08、28.16、56.32 g·kg-1·d-1),每组9只。分组后次日起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1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干化学法在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小凹蛋白1(Caveolin-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胆固醇结晶明显减少,斑块明显趋于稳定,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主动脉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主动脉组织Caveolin-1 mRNA、p-ERK1/2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在稳定斑块、调节血脂水平、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温阳活血解毒方可调节血脂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veolin-1蛋白表达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35  丹参酮ⅡA减轻棕榈酸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
    王亚丹,艾景雪,高瑞,李运丽,张海波
    2021, 38(8):1685-1692.
    [摘要](21) [HTML](0) [PDF 2.23 M](330)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期H9c2细胞分6组,即对照组,棕榈酸(400 μmol/L)组,丹参酮 ⅡA 20 μmol/L组和棕榈酸+丹参酮 ⅡA(5、10、20 μmol/L)组,另外引入棕榈酸+CCT020312组与棕榈酸+CCT020312+丹参酮ⅡA 20 μmol/L组考察通路激活状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4(ATF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 GRP78、ATF4、CHOP、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蛋白激酶 RNA 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棕榈酸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GRP78、ATF4、CHOP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H9c2 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PERK/PERK 和 p-eIF2α/eIF2α 比例也显著增大(P < 0.01),凋亡相关分子 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不同浓度丹参酮 ⅡA作用后,与棕榈酸组比较,棕榈酸+丹参酮 ⅡA(5、10、2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 0.01),GRP78、ATF4、CHOP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H9c2细胞的凋亡率降低,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也显著减小(P < 0.01),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均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棕榈酸+丹参酮 ⅡA 10 μmol/L组(P < 0.05)和棕榈酸+丹参酮 ⅡA 20 μmol/L 组(P < 0.05)变化显著。加入 PERK 通路激活剂 CCT020312 作用后,与棕榈酸组比较,棕榈酸+CCT020312组的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细胞凋亡率,GRP78、ATF4、CHOP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再经过丹参酮ⅡA处理,与棕榈酸+CCT020312组比较,棕榈酸+CCT020312+丹参酮ⅡA组的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细胞凋亡率,GRP78、ATF4、CHOP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回降(P < 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减轻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其机制与其通过抑制PERK信号通路活化来减轻棕榈酸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并且控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36  当归-骨碎补配伍治疗骨折三期辨证中期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李志鸿,叶学劲,刘经鹏,陈文阳,滕居赞
    2021, 38(8):1693-1699.
    [摘要](69) [HTML](0) [PDF 4.97 M](420)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骨碎补配伍治疗骨折三期辨证中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当归、骨碎补的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通过STRING、CTD及GeneCards数据库对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靶点进行数据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开放源码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应用ClueGO插件对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当归、骨碎补有效化合物20个,闭合骨折核心靶点25个, 当归-骨碎补治疗闭合骨折的KEGG富集通路共51条,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 当归-骨碎补配伍可能通过主要活性成分β-谷甾醇、山柰酚、柚皮素、木犀草素、黄烷酮类、固醇类、海州骨碎补苷等,作用于HIF-1、TNF、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骨折三期辨证中期的愈合。
    37  芪葛汤有效成分降脂的体外初筛实验
    张伟娇,,谭梅傲,,柯雪红,,周遵明,,黄可儿,
    2021, 38(8):1700-1707.
    [摘要](53) [HTML](0) [PDF 7.03 M](369)
    摘要:
    【目的】 体外筛选芪葛汤降脂的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300 μmol/L油酸+150 μmol/L棕榈酸+100 μmol/L亚油酸体外构建大鼠BRL肝细胞脂质堆积模型,体外筛选黄芪甲苷、葛根素、川陈皮素、3’-羟基葛根素、毛蕊异黄酮、柚皮素、槲皮素等7个芪葛汤的有效成分。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确定芪葛汤有效成分对肝细胞的毒性剂量。预给药干预48 h,分别使用氯仿与甲醇、异丙醇抽提细胞脂质,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脂质堆积情况。【结果】 经MTT实验确定100 μmol/L 黄芪甲苷、1 mmol/L 葛根素、40 μmol/L 川陈皮素、500 μmol/L 3’-羟基葛根素、100 μmol/L 毛蕊异黄酮、100 μmol/L 柚皮素、20 μmol/L 槲皮素为干预肝细胞的无毒性剂量。氯仿与甲醇抽提脂质发现 100 μmol/L 黄芪甲苷、1 mmol/L葛根素、40 μmol/L川陈皮素、100 μmol/L柚皮素能降低肝细胞TG含量。而异丙醇抽提脂质结果发现100 μmol/L黄芪甲苷、40 μmol/L川陈皮素、100 μmol/L柚皮素、20 μmol/L槲皮素能降低肝细胞TG含量。油红O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大量脂质堆积,而黄芪甲苷,川陈皮素、柚皮素的脂质堆积稍有减少,其他组则改善不明显。【结论】 芪葛汤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川陈皮素、柚皮素可降低大鼠BRL肝细胞脂质堆积。
    38  响应面法优化栀子中栀子苷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
    宋登鹏,韩安艳
    2021, 38(8):1708-1713.
    [摘要](22) [HTML](0) [PDF 2.49 M](357)
    摘要:
    【目的】 优化栀子中栀子苷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以栀子苷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栀子中栀子苷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结果】 栀子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为13 min,微波功率为287 W,超声功率为309 W,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03%。【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栀子苷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具有快速、提取率高、省时、低能耗的特点,可用于栀子中栀子苷提取。
    39  林毅“六郁治乳”理论在乳腺病诊治中的应用
    井含光,司徒红林,朱华宇,文灼彬,指导:林毅
    2021, 38(8):1714-1718.
    [摘要](20) [HTML](0) [PDF 1.36 M](383)
    摘要:
    林毅教授在系统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拓展了郁证学说在乳腺病中的运用,提出了“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中医治疗乳病可从气郁、血郁、火郁、痰郁、食郁、湿郁“六郁辨之”,乳房疾病的产生主要与肝、脾(胃)、肾及冲任等经络相关;乳腺疾病可从“六郁治之”,确立了“明辨六郁,详察虚实,标本兼顾,平衡调治”的总体治则,临床诊疗可采用祛除诸郁之疏肝、祛瘀、清热、化痰、利湿、消食、健脾、补肾等“八法”,以平衡调治为宗。“六郁治乳”理论为构建中医乳房病学系统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提供了参考。
    40  樊粤光应用虫类药物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经验
    曾建春,林梓凌,曾意荣,赵长青,指导:樊粤光
    2021, 38(8):1718-1721.
    [摘要](34) [HTML](0) [PDF 1.35 M](369)
    摘要:
    退行性骨关节炎可归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樊粤光教授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病邪深伏,草木柔润之剂难以入络,故需采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对于疼痛游走不定的行痹患者,可酌加全蝎、蜈蚣、乌梢蛇;治疗疼痛酸楚不适、肢体沉重的着痹患者,可选用僵蚕、蜈蚣、地龙;对于疼痛剧烈、遇寒加重而得热则减的痛痹患者,可选僵蚕、蜈蚣;治疗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热痹患者,可选地龙、水蛭;腰部疼痛明显者可选蜈蚣、乌梢蛇;久病见血瘀者,可加土鳖虫。在临床运用虫类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过程中,还需辨寒热、辨部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并注意减轻虫类药的毒性。
    41  黄枫治疗肩周炎用药规律分析
    高俊延,冯元蓝,冯骏杰,黄敏玲,陈华梅,林海雄,任悦怡,孙伟鹏,指导:黄枫
    2021, 38(8):1722-1727.
    [摘要](12) [HTML](0) [PDF 1.43 M](430)
    摘要: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黄枫教授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有效病例的门诊处方,探讨其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和诊治思路。结果共筛选出处方160首,涉及中药72味。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延胡索、玉竹、桑枝、生地黄、两面针、石斛、葛根、薏苡仁、丹参。23味常用药物根据其功效可分为健脾祛湿药、健脾益气药、活血止痛药、舒筋通络药、养阴柔筋药、补肾药。基于聚类分析演化得到7个新方组合。分析结果提示黄枫教授治疗肩周炎用药以活血行气止痛、养阴养血柔筋为主,辅以健脾益气祛湿与补肾,体现其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气血筋脉为切入点,从脾肾两脏论治,兼顾先后天之本的临证经验以及结合岭南地域气候特点的辨证思想。
    42  林晓洁采用中药治疗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探讨
    陈丽军,指导:林晓洁
    2021, 38(8):1728-1733.
    [摘要](17) [HTML](0) [PDF 1.52 M](369)
    摘要:
    回顾性分析林晓洁教授采用中药治疗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有效病例的病案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其用药规律。收集中药处方220首,涉及中药36味,其中单味中药使用频次 > 50次的共24味,居前8位的高频药物为太子参、山药、茯苓、甘草、白术、葛根、鸡蛋花、陈皮;聚类分析显示, 24味中药聚为3大类。Ⅰ类药的太子参、山药、茯苓、甘草、白术、葛根、鸡蛋花、陈皮、谷芽、麦芽为林晓洁教授基于“胃气为本” 治疗本病而创立的脾胃康方的主要组成药物。分析结果提示,林晓洁教授治疗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主张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消食化积为治法,辅以调理肺、胃、肝等脏腑气机,同时注重结合岭南气候特点而选择用药。
    4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简化研究
    刘四军,周成成,林秋姗,杨佩芬,陈蓝云,吴庆光
    2021, 38(8):1734-1739.
    [摘要](23) [HTML](0) [PDF 1.40 M](415)
    摘要:
    【目的】 将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以下简称原标准)进行简化,以期为体质测评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对收集得到的4 000份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将原标准中无相关性的条目进行剔除,使原来的60个评测条目简化成29个;再收集1 000份有效问卷进行前瞻性检验,并比较分析原标准量表与简化版量表。【结果】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9种体质测评条目中分别与其有较强相关性的条目共有29个。以原标准为金标准,剔除倾向性的体质评测结果,计算9种体质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新的评测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1;计算两个评测表各自的诊断结果与频次,卡方检验结果为χ2 = -0.002,P = 0.984 > 0.05,提示两种评测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简化版中医体质表与原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44  四逆散证病机量化分析
    吴美燕,冯嘉树,邓志远,刘敏
    2021, 38(8):1740-1744.
    [摘要](30) [HTML](0) [PDF 1.42 M](394)
    摘要:
    【目的】 量化分析四逆散的配伍特点并深入挖掘四逆散证的病机。【方法】 将《伤寒论》所载经方纳入数据库中,采用分别记录的原则处理药物的剂量与炮制方法的差异问题;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味药物的功效权值,进而计算出四逆散的功效权值并判定其功效强度,最后归纳四逆散证的病机特点。【结果】 四逆散的Ⅲ级功效为疏肝、止痛;Ⅱ级功效为升阳;Ⅰ级功效为行气、止汗、清热、治心悸;-Ⅰ级功效为益胃、和胃、潜阳、发汗、燥湿、利水、化湿;-Ⅱ级功效为降气。【结论】 四逆散证病机为枢机不利、阳郁不达,病位在少阴,治之在厥阴。
    45  醒消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探讨
    周相男,杨丽惠,李志明,段桦,周天,胡凯文
    2021, 38(8):1745-1749.
    [摘要](27) [HTML](0) [PDF 1.38 M](536)
    摘要:
    醒消丸为疮疡圣药,由雄黄、麝香、乳香和没药组成,具有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作用。通过分析醒消丸的来源、疮疡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醒消丸各成分抗肿瘤药理作用以阐释醒消丸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醒消丸组成药物成分具有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代谢重编程、免疫逃逸等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适用于以“整体虚寒,局部实热”为病机特点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化疗后患者。并基于肿瘤“绿色治疗”理念探讨醒消丸的抗肿瘤功效与临床应用,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46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赖钰,许健,华艳朗,黎静仪,陈雪吟,刘云涛,王大伟
    2021, 38(8):1750-1758.
    [摘要](46) [HTML](0) [PDF 1.86 M](412)
    摘要:
    【目的】 对温胆汤加减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 Meta 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c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12 篇研究,共 970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示: 试验组(温胆汤加减方+西医常规治疗)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OR = 3.70,95% CI[2.42,5.65],P<0.05)及其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WMD = -3.15,95%CI [-3.96,-2.34],P<0.05)、血脂指标(总胆固醇:WMD = -0.55,95% CI [-0.76,-0.34],P<0.05;甘油三酯:WMD = -0.39,95% CI [-0.48,-0.29],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 = 0.15,95% CI [0.07,0.2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WMD = -0.47,95% CI [-0.70,-0.23],P<0.05)、血压情况(收缩压:WMD = -6.62,95% CI [-8.75,-4.50],P<0.05;舒张压:WMD=-6.69,95% CI [-9.85,-3.54],P<0.05)、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空腹血糖:WMD=-0.90,95% CI[-1.18,-0.62],P<0.05;餐后2 h血糖:WMD = -1.13,95% CI [-1.63,-0.63],P<0.05;糖化血红蛋白:WMD = -0.74,95% CI [-1.46,-0.02],P<0.05;空腹胰岛素:WMD=-1.00,95% CI [-1.56,-0.44],P = 0.000 5;胰岛素抵抗:WMD = -1.09,95% CI [-1.40,-0.78],P<0.05)、体质量指数(WMD = -0.64,95% CI [-1.09,-0.19],P<0.05)及腰围(WMD = -0.99,95% CI [-1.80,-0.18],P<0.0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安全性方面,未见明显与温胆汤加减方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及其在缓解临床不适症状,调节血脂、血压和血糖,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水平、减小患者体质量指数及腰围的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药物治疗,且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较好。
    47  中药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Meta分析
    陈豪选,林少琴,倪小佳,,廖映迪,郭友华,蔡业峰,,招远祺
    2021, 38(8):1759-1768.
    [摘要](38) [HTML](0) [PDF 1.90 M](384)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搜集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并根据 GRADE 方法对结果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 23 项 RCTs 进行 Meta 分析,共 1 909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降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方面,中药联合康复治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MD = -0.66,95%CI(-0.86,-0.46),P<0.000 01];②在提高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方面,中药联合康复治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MD = 1.59,95%CI(1.04,2.13),P<0.000 01];③在降低标准吞咽功能检查法(SSA)评分方面,单纯中药治疗优于安慰剂治疗[MD = -1.33,95%CI(-2.02,-0.65),P = 0.000 1]和空白组[MD = -9.19,95%CI(-10.17,-8.21),P<0.000 01]。根据GRADE评价,证据的质量为低级或极低级。【结论】 中药或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且相对安全的;但该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研究结论需谨慎对待,且需更多高质量、设计严谨、样本量充足的RCTs加以验证。
    48  膝骨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的文献研究
    洪博文,梅伟,丁亮,黄正泉,邢润麟,茆军,王培民
    2021, 38(8):1769-1774.
    [摘要](28) [HTML](0) [PDF 1.38 M](316)
    摘要:
    整理与分析历代中医典籍及现代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鹤膝风)的内容,了解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种类及药物组方演变等,扩展中医外治法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膝骨关节炎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热熨、中药熏洗、针刺及艾灸等;中药外敷药物多选用散寒止痛、活血化瘀药,剂型多以膏剂及散剂为主,使用时多采用现配的生姜汁或老酒、白蜜等调敷,且常在药物中加入牛皮胶及猪肚脂等增强外敷药物的黏性,延长药物与皮肤接触时间;治疗鹤膝风的针刺选穴总体以膝关节局部取穴为主,艾灸疗法可采用隔蒜灸、雷火针等。现代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在剂型改良、外用药物拓展、外治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简、便、廉、验,现代临床仍值得借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