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编 辑 出 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印          刷: 广东信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邮 发 代 号: 国内46-275;国外BM7077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8期
显示方式:
  • 卓至丽,卢雯平,崔永佳,王溪月,常磊

    Abstract: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分析宫颈癌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中医证候特征,为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20年 1月~2024年 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 253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 抑制剂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通过PSM(1∶1匹配)平衡混杂因素后,以治疗效果为 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治疗有效组的中医证候特征,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1)PSM匹配情况:匹配成 功后进入统计分析的病例共 198例,其中有效组 99例,无效组 99例。(2)中医证素分布情况:2组患者的病性证素气虚、气 滞、血瘀、热、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而病位证素胞宫、肾、肺、脾、肝、心以及病性证素血虚、阴 虚、阳虚、寒、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效组的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和热,无效组的主要病性证素 为气滞、热、痰。(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靶向治疗(P = 0.040)、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表达水平(P< 0.001)、气虚(P = 0.009)、血虚(P<0.001)、阳虚(P<0.001)、阴虚(P<0.001)、气滞(P = 0.003)、血瘀(P<0.001)、寒 (P<0.001)、热(P<0.001)、痰(P<0.001)、湿(P<0.001)为 PD-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因素。(4)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既往靶向治疗(OR=0.36,95%CI:0.16~0.83),病性证素气滞(OR=0.23,95%CI:0.10 ~ 0.49)、痰(OR=0.28, 95%CI:0.13 ~ 0.61)是宫颈癌 PD-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PD-L1表达水平(OR=15.27,95%CI:2.60 ~ 89.63),病性 证素气虚(OR=2.90,95%CI:1.42~5.89)是宫颈癌PD-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保护因素。(5)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经受试者工 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预测PD-1抑制剂治疗宫颈癌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71 ~ 0.84),具有一定的预测 价值。【结论】PD-L1表达水平以及病性证素气虚、气滞和痰等中医证素是宫颈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中西医 结合优化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 陈蕴琦,吴海琪,伍家鸣,孟金成,方灿途,张华堂

    Abstract:

    【目的】 评估中医证候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MWA)治疗的影响,并构建基于中医证候分 型的预后多维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MWA治疗的86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 料,包含中医证候类型(气血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肿瘤特征及治疗参数等。利用逻辑回归筛选特征变量,构建预后预测 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1)86例CRLM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患者31例(36.05%),气血两虚证患者55例 (63.95%)。(2)相比脾肾阳虚证患者,气血两虚证患者MWA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长,无进展生存率较高,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热、感染、肝功能损伤、腹腔/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证候类型、肝转移瘤最大直径、肝转移时相和原发肿瘤细 胞核增殖抗原-67(Ki-67)表达率等是1年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4)该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在预测PFS方面 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及95%置信区间(CI)为0.905(0.830 ~ 0.980)。【结论】 中 医证候对CRLM患者MWA治疗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以气血两虚证患者的预后较好。该研究首次构建了融合中医 证候的CRLM患者MWA治疗的预后多维预测模型,表明中医证候对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及预测预后有独特的价值。

  • 韩书军,欧伟伟,郑丁华,何惠芬,陈莉

    Abstract:

    【目的】 探讨基于不同中医体质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IH)发生特点及复温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 2022年11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共500例,按IH是否发生分为IH组及非IH组,收集2组患 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全麻手术患者IH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赋值构 建IH发生风险预警模型,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同期选择5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外部验证;并 于 2022年 12月至 2023年 2月纳入老年全麻手术伴 IH患者 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 规保暖,观察组采用充气加温毯进行保暖,比较2组患者的复温效果。【结果】(1)50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180例出现IH, 发生率为36.0%。(2)除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及液体总出量外,2组患者的体质 量指数(BMI)、中医体质类型、手术大小分级、术前核心体温、手术室温度、复温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总入 量、术中冲洗液量及术中输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全 麻手术患者I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BMI、中医体质类型、手术大小分级、术前核心体温、手术室温度、复温类型、麻 醉时间、液体总入量及术中冲洗液量;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6, 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40%、77.50%。(4)同期选择5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发生IH 19例,未发生IH 31例,由外部 验证结果显示: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老年全麻手术 IH发生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73.68%、77.42%。(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恢复室耳温更低,复温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更短,复温速度更快,寒战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全麻手术患者IH发生较为普遍,尤需对低BMI、气虚/阳虚/血虚中医体质、大手术、 术前核心体温低、手术室温度低、被动复温、麻醉时间长、液体总入量多、术中冲洗液量大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经构建 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针对老年全麻手术伴IH患者,及时采用充气加温毯进行保暖,可获良好复温效果。

  • 张琦,李雪锋,崔志理

    Abstract:

    【目的】 探究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系 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在慢性肾脏病(CKD)合并心力衰竭中西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纳入 190 例 2022 年 1 月 ~ 2024年12月在温岭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CK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例组)以及30例CKD非心力衰竭患者(对照 组),对比2组患者间的NLR、SII、SIRI、AISI水平差异,并分析CK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炎症指标的关 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了NLR、SII、SIRI、AISI在预测CKD合并心力衰竭病情程度 方面的效能。【结果】(1)病例组CK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NLR、SII、SIRI、AIS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KD非心力衰竭患 者(P<0.01)。(2)在 CKD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LR、SII、SIRI、AISI与 N末端 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 (P<0.01)。(3)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中, 血瘀证患者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证、溺毒证和水湿证。(4)CK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 NLR、SII、SIRI、AISI水平在本 虚证中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在标实证中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毒证、湿 热证、血瘀证、水湿证(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SII、SIRI、AISI是CKD合并心力衰竭病情程 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ROC曲线分析表明,NLR、SII、SIRI、AISI在鉴别CKD合并心力衰竭病情程度方面具有较 高价值(P<0.01)。【结论】 炎症指标NLR、SII、SIRI、AISI与CKD合并心力衰竭的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指标有望 成为CKD合并心力衰竭中医微观辨证及其病情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王海艳,胡新茹,许灵莹,郑宝林

    Abstract: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佛 山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且行骨肌彩超检查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318例,根据骨肌彩超是否出现骨侵蚀,将患者分 为痛风性关节炎伴骨侵蚀组(骨侵蚀组)142例和痛风性关节炎不伴骨侵蚀组(非骨侵蚀组)176例。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住 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痛风病程、 骨肌彩超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尿酸(UA)、肌酐(Cr)、红细胞沉降 率(ESR)、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比较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患者的一般资 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初步探讨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影响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骨侵蚀组患者 的痛风病程明显长于非骨侵蚀组,BMI略低于非骨侵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而 2组患者的年龄、 身高、体质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指标方面,骨侵蚀组患者的Cr、UA、ESR 及 TC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而 2 组患者的 CRP、WBC、RBC、PLT 及 L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骨侵蚀组患者以瘀热阻滞证所占比例最多 (33.10%),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滞证(29.58%)、湿热蕴结证(22.54%)及肝肾阴虚证(14.79%);非骨侵蚀组患者以湿 热蕴结证所占比例最多(38.07%),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32.95%)、痰浊阻滞证(14.77%)及瘀热阻滞证(14.20%)。 2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影响因素方面,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ESR、UA、TC 水平越高,痛风病程越长,中医证型为瘀热阻滞证和痰浊阻滞证是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危险因素(P<0.05 或 P<0.01)。 【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伴骨侵蚀患者的UA、ESR、Cr及TC水平均较痛风性关节炎不伴骨侵蚀患者高;与痛风性关节炎不伴 骨侵蚀患者相比,痛风性关节炎伴骨侵蚀患者的病程普遍偏长,中医证型主要以瘀热阻滞证与痰浊阻滞证为主;痛风性关 节炎骨侵蚀的发生与UA、ESR、TC水平及痰浊阻滞证、瘀热阻滞证密切相关。

  • 曹颖燮,孙景屏,黎燚华,康亮,褚庆民,赵新军,李荣

    Abstract:

    【目的】 运用五运六气原理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胚胎早期和胎孕期运气规律,从运气角度探讨CHD的病因病 机。【方法】 以 16 400例非 CHD人群为对照(健康组),对 4 100例 CHD患者(先心组)胚胎早期和胎孕期的运气特点进行统计 学分析。【结果】 胚胎早期岁运处于火运太过、胚胎早期岁气处于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胎孕期岁运处于火运太过- 土运不及、胎孕期岁气处于太阴湿土在泉-厥阴风木司天为CHD重要易患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胚胎发育期运气禀赋与CHD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CHD的核心病机以心肾不足为本,心火亢而肾水寒为标,脾虚不 运是CHD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 欧阳子琛,刘思晨,柴俊杰,符华露,叶火成,胡敬宝,鲁艳平

    Abstract:

    【目的】 探究消脂茶(由佩兰、荷叶、菊花、决明子、净山楂、麸炒白术、茯苓、太子参、陈皮、炙甘草组成)联合阿 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 2023年 9月至 2024年 9月在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门诊就诊的 200例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00例。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脂茶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 积分和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 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对照组3例因缺少复诊资料而脱落,故实际完 成研究197例,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97例。(2)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00%(97/100),对照 组为87.63%(85/97),组间比较(χ2 检验),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 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脂指标方面,治疗后, 2组患者的 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 TC、TG、 LDL-C水平的下降幅度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为2.06%(2/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消脂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指标,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 李芬茹,苏倩,李常

    Abstract:

    【目的】 评估朝夕补益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亏虚证患者肺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肺肾亏虚证的 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氟替美维吸入剂治疗,治疗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朝夕补益法(早上服用补中益气丸、晚上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 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血清镁离子(Mg2+ )水平、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 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变化情况,于治疗 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期间6例 患者脱落,最终纳入84例,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43例。(2)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7%(35/41), 对照组为69.77%(30/43),组间比较(χ2 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 的中医证候积分及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肺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 FEV1%、MVV%、P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5)血清Mg2+ 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Mg2+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优 于对照组(P<0.01)。(6)随访情况方面,治疗后随访 1年,治疗组患者 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 0.05)。【结论】 氟替美维吸入剂联合朝夕补益法能有效改善 COPD稳定期肺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减少急性加 重和住院次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张鑫,张猛,刘健,何海军

    Abstract: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术后关节肌力、骨密度恢复的疗效机制。【方法】 选取 2022年 4月~ 2024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收治的11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研究组,每组各55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股骨头钻孔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 节功能Harris评分、关节肌力、骨密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骨代谢指标[包 括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并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 效方面,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 = 7.698,P<0.01)。(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沉细涩积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 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对疼痛程度VAS评 分的降低幅度和对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 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骨 代谢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BGP、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对血清ALP水平的降低幅度和对血清BGP、BMP-2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关节肌 力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关节肌力3级人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4级人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对照组的关节肌力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的关节 肌力3级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4级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骨密度方面,治疗后,2组 患者的股骨头局部骨密度和平均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桃红四物汤应用于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和血液 流变学状态,恢复骨密度和骨代谢情况,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 杨锦辉,卢照平,叶仲森,谭志超

    Abstract:

    【目的】 探讨骨伤外洗颗粒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早中期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年7月 ~ 2023年7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骨科门诊的84例早中期寒湿痹阻型KOA患者,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ESWT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伤外 洗颗粒外洗治疗,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 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 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6.19%(32/42),组间比较(χ2 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 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 WOMAC 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畏寒肢冷、屈伸不利、僵硬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且观察组对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伤外洗颗粒联合 ESWT治疗早中期寒湿痹阻型KOA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周林,钟妍苑,叶薇,蓝松辉,杨杭,谭志宏

    Abstract:

    【目的】 探讨舒腰活血通络汤联合循经点穴按摩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 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 12月至 2024年 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收治的 120例被确诊为气滞血瘀型 LD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治疗(包括 腰椎牵引和药物治疗)及循经点穴按摩治疗,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及循经点穴按摩的基础上加用舒腰活血通络汤治疗。观 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 指数(ODI)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 方面,治疗20 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81.67%(49/60),组间比较(χ2 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研究组对中 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疼痛程度评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1),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腰椎功能评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治 疗前升高(P<0.05),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对JOA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ODI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5)。(5)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研究组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循经点穴按摩疗法,舒腰 活血通络汤与循经点穴按摩的联合应用能够更显著地改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 整体治疗效果。

  • 樊善堃,谢艳,李婵娟,谢钧,苏旭

    Abstract:

    【目的】 观察致康胶囊(由大黄、黄连、三七、白芷、阿胶、煅龙骨、白及、没药、海螵蛸、茜草、龙血竭等组成)外 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合并出血风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昆 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慢性稳定心绞痛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合并出血风险患 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局部外用巴曲亭治疗,治疗组给予术后外用致康胶囊治疗,2组 患者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2、4、6天创面出血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术后第 5 天的肛门疼痛、红 肿及创面渗液评分情况,并评价 2 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创面出血评分方面,2组患者术后第 4天的创面出血 评分均较术后第2天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6天又均较术后第4天降低(P<0.01);但2组患者在术后第2、4、6天的 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肛门疼痛、红肿及创面渗液评分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肛门疼痛、红肿及创面渗液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肛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 治疗组的平均肛门创面愈合时间为(16.821 ± 1.793)d,较对照组的(18.114 ± 2.6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致康胶囊创面外敷治疗高位肛 周脓肿术后合并出血风险患者的疗效确切,在减轻肛门疼痛、消肿、减少创面渗液及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均优于巴曲亭创面 外敷,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岑燕彤,方紫薇,谷风

    Abstract:

    【目的】 观察益肾破茧方联合来曲唑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4 年 2 月~2024 年 12 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清远中医院生殖医学科的肾虚血瘀型 PCOS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肾破茧方+来曲唑)和对照组(来曲唑),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 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破茧方联合来曲唑治疗。2组患者均以 1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治疗 3个疗程并随访 3个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 及卵巢功能指标[卵巢窦卵泡数(AFC)、最大卵泡直径(FD)、子宫内膜厚度(EM)]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 娠率。【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5)。(2)性激素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FSH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LH、T、AMH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FSH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LH、T、AMH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 照组(P<0.05)。(3)卵巢功能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 AFC 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FD、EM 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对 AFC 的减少幅度及对 FD、EM 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排卵率及妊娠率方面,治疗 后,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 90.00%(27/30)、50.00%(15/30),均高于对照组的 70.00%(21/30)和 30.00%(9/30),组 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破茧方联合来曲唑对肾虚血瘀型PCOS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临床效果 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 齐耀悦,刘欢兴

    Abstract:

    【目的】 分析益气通窍饮(玉屏风散加味)对慢性鼻-鼻窦炎(CRS)鼻内镜术后患者的鼻黏膜功能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CRS鼻内镜术后肺脾气虚证患者116例,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加 用益气通窍饮治疗,疗程为1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纤毛功能、嗅觉功 能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2组患者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但随访 过程中对照组脱落 2 例、观察组脱落 3 例。(2)疗效方面,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6.55%(56/58),对照组为 82.76%(48/58),组间比较(χ2 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术后1个月,2组患者 的流脓涕、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充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4)鼻黏膜纤毛功能方面,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纤毛清除速度、纤毛清除率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观察 组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嗅觉功能方面,术后1个月,2组患者的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 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复发率方面,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4%(1/49),明显低于 对照组的21.05%(8/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通窍饮干预有利于促进CRS鼻内镜术后患者 的鼻黏膜功能恢复,改善嗅觉功能,降低复发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袁宝超,张晓玲,周光

    Abstract:

    【目的】 探讨青鹏软膏(由铁棒锤、安息香、人工麝香、棘豆、亚大黄、余甘子等组成)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 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 科接受治疗的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共86例,根据简单化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 组给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青鹏软膏外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 者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包括红斑、浸润、鳞屑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白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包括染色强 度计分和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治疗3个月后,观察 组的愈显率为 81.40%(35/43),对照组为 58.14%(25/43);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8.378,P< 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包括红斑、浸润、鳞屑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症因 子(包括IL-17A、IL-10、VEGF)及白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包括染色强度计分和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6.98%(3/43), 对照组为 13.95%(6/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117,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后的 1 ~ 2 d内 自然消退。【结论】 青鹏软膏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皮损,通过 抑制白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 李婷,顾玲,孙善斌

    Abstract:

    【目的】 观察通督调任针刺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一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甜梦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调任针刺联合五音疗法进行 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 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安 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失访,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纳入 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28/30),对照组为 72.41%(21/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 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5-HT、DA 水平明显改善(P<0.05), 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5-HT、D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任针刺联合五音疗 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刘广超,刘红伟,高丽英,王建福

    Abstract:

    【目的】 观察星蒌承气汤联合清心醒神通督针刺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 7月承德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88例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并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蒌承气汤联合清心醒神 通督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脑血肿与脑水肿体积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 治疗前后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41/44), 对照组为 77.27%(34/4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NIHSS 评分、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2组患者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 改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AQP4、S-100B、 HMGB-1、GM-CSF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 AQP4、S-100B、HMGB-1、GM-CSF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对照组为4.55%(2/44);观察组与对照组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蒌承气汤联合清心醒神通督针刺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能 明显改善血清AQP4、S-100B、HMGB-1、GM-CSF水平,减轻神经损伤及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且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 王巧英,李笔锋,胡日鹤

    Abstract: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4年5月至2024年12月广 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清远中医院康复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64例明确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 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颊针治疗。治疗 3 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评价 2 组临床疗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与Constant-Murley肩功能量表(CM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 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 组为75.00%(24/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CMS评分 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CM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 的 HAMA 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 HAMA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后,2组患者的 IL-6和 CR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IL-6和 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颊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肩周炎,能明显减轻患者肩部疼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肩关节的 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炎症因子IL-6、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 林奇清,吴玉敏,陈婕

    Abstract:

    【目的】 观察动筋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东莞市 中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 60例明确诊断为 CSR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动筋针法治疗。每周治疗 3 次,治疗 10 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10次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的变化 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 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 VAS评分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关节活 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1/30);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动筋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安全性高,临 床疗效显著。

  • 熊士元,梁满光,曾国青,吴帝豪,林颖,苏美意,范德辉

    Abstract:

    【目的】 观察龙氏治脊疗法联合易筋经四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4年 7月至 2024年 12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68例明确诊断为LD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易筋经四式锻炼,2组均治疗 2周,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 变化情况,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医师协会量表(JOA)评分的情况。使用DIERS formetric 3D评估 系统评估 2 组患者的腰曲最大角度、骨盆倾斜角度、椎体最大旋转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12% (32/34),对照组为91.18%(31/34)。2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 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VAS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随 访,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 疗后,2组患者的JOA、OD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JOA、OD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JOA、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JOA、ODI评分方面明显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曲最大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最大旋转角度均明 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腰曲最大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最大旋转角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腰曲最大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最大旋转角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 察组在改善腰曲最大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最大旋转角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 氏治脊疗法联合易筋经四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脊柱、骨盆偏移角度并增强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症 状与活动受限等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 周泽武,柯倩蓉,彭泓皓,赵琳贝妮,胡悦,陈柏书

    Abstract:

    该文基于津血同源理论,揭示特应性皮炎(AD)的核心病机为津血输布与转化异常,与肺脾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结 合现代医学对免疫调节及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提出AD发病之初期,因其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不足,肺卫失于 固护,外邪郁于肌表,进而“肺主皮毛”功能失常,津液输布失常,气血运行受阻,郁于肌肤,而生渗出之湿,湿郁而化 热,针刺以清肺宣郁、布津畅络为主;中后期肺病及脾肾,针刺应以补益脾肾、养血润燥为主,同时应标本兼顾。针对顽 固瘙痒,可采用火针、刺络拔罐的方式来治疗,以控制瘙痒,减少复发。

  • 张振丰,杨琪琪,李春宁,鲍亮,鲁政纲,马雨晨,段翠珍,李飞

    Abstract:

    总结李飞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之学术见解与临床心得。李飞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顽固性面瘫之治,首当审 因辨证,通瘀滞,调气血,尤需重视经筋之疏调。经筋者,经络之属,气血滋养筋肉骨节之体系,于面瘫之治,尤为重要。 李飞以经筋理论为纲,辨证施治,并结合面部表情肌之解剖,以针刀松解粘连,破其瘀滞,针灸调和气血,揿针持续刺激, 如此,则经筋得疏,气血得调,面部筋肉得以荣养,面瘫之症自可渐愈。

  • 廖中琴,石璐瑶,叶仕成,薛平辉,曲崇正

    Abstract:

    【目的】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对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针灸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领 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发展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24年9月14日有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期刊文献,应用Excel 2021、VOSviewer(1.6.20)、 CiteSpace(5.7r5)软件分别对作者发文量、期刊发文量、研究机构和合作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 【结果】 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2 769篇,经过筛选后,最终共纳入文献1 874篇,针灸治疗CSA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 势;发表论文 ≥ 3篇的作者有129人,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贾红玲、张永臣、王希琳;发文期刊共计277种,发文 量最多的期刊是《上海针灸杂志》;研究机构以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代表,该领域研究机构数目较大且分布 广而独立,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跨区域合作关系较少;关键词共现显示,出现次数最多的除“椎动脉型颈椎病”外,主 要出现的有颈椎病、针灸、推拿、针刺、针刺疗法、电针、眩晕、血流动力学、疗效、针刀、温针灸等;聚类结果主要包 括本病的不同针灸疗法、选穴规律及临床研究。【结论】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领域的临床研究活跃,但机制研究相对薄 弱,应加强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此外,相关领域研究过于分散,不能形成多个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广 泛合作,相关研究团队应加强合作,进行多元化拓展,推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陈吟诗,陈美娣,袁旭,万义文

    Abstract: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古籍中针灸治疗呃逆的穴位应用规律。【方法】 从第5版《中华医典》针灸推拿部 分收录的53部医书中,筛选出涉及针灸治疗呃逆的相关条目,构建“针灸治疗呃逆古籍数据库”,并运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 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针灸治疗呃逆的穴位选择特点及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 126条处方,涉及 65个穴位,总 使用频次为172次。穴位选择以太渊、少商、石关、温溜、劳宫、足三里等为主,经脉以任脉和手太阴肺经为主,部位以上 肢和胸腹部最为常见,特定穴中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两个有效聚类群:大陵-郄门-鱼际,期门-承浆- 大敦-关元-巨阙;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膻中-中脘,其次是膻中-中脘-足三里。【结论】 古代针灸治疗 呃逆时,特别注重太渊-少商、膻中-中脘与其他穴位的灵活搭配,充分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病位所在,主 治所在”的经络辨证选穴思想,遵循“远近相配”“上下相协”的配穴原则,同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

  • 黄晋,潘静洁,刘堂营

    Abstract:

    【目的】 观察电针风池穴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 针组(电针风池穴)和电针+ AS1517499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6(STAT6)抑制剂]组(电针风池穴+腹腔注射 AS1517499), 每组20只。除正常组,其他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造模结束后,进行分组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脱氧核 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测定脑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脑组织白细胞 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小胶质细 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 1(Iba-1)、CD86、CD206 以及 STAT6/核因子 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STAT6、磷酸化 STAT6(p-STA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磷酸化核因子 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细胞凋亡率以及脑组织促炎症因子IL-6、IFN-γ水平显 著升高,抗炎因子IL-4、TGF-β水平显著降低,M1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86以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p-NF-κB p65表达水平 显著升高,M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 CD206以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STAT6、p- STAT6、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细胞凋亡率以及脑组织促炎症因子IL-6、 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4、TGF-β水平显著升高,CD86及p-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D206及STAT6、p- STAT6、 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上述指标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电针+AS1517499组。 【结论】 电针风池穴可通过调节STAT6/NF-κB信号通路使M1型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从而改善大鼠脑梗死。

  • 陈家祈,李娜,肖青云,王丽,朴春丽

    Abstract: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加味小陷胸汤对 2 型糖尿病(T2DM)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异病同 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及筛选加味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柴 胡、丹参、赤芍、黄芪)中7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其后运用 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标准化。利用DisGeNET、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得T2DM和OSA的主要致病靶点,利用 韦恩图对疾病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得加味小陷胸汤“异病同治”T2DM 和 OSA 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 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10.2软件分别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 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 AutoDock 软件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结果】 157个加味小陷胸汤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 043个蛋白靶点,与1 798个OSA疾病相关靶点和3 466个T2DM疾病相关靶 点比对后,得到253个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核心化学成分主要参与了磷代谢的上调、细胞 迁移的调节、循环系统过程、激素水平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Rap1、AGE-RAGE、cAMP、阿尔茨海 默病等通路。PPI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IL-6、TNF、Akt1、IL-1β、EGFR等39个核心靶点以及丹酚酸 B、丹参醛、黄芩苷、姜黄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分子对接显示上述成分受体与核心蛋白配体能稳定对接。【结论】 加味小陷胸 汤“异病同治”T2DM 和 OSA 的共性药效物质基础为丹酚酸 B、黄芩苷、姜黄素等,其共同作用机制可能与 IL-6、TNF、 Akt1等关键靶点,调控Rap1、AGE-RAGE、cAMP等信号通路相关。

  • 时琳,吴剑坤,尚菊菊

    Abstract:

    【目的】 基于调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诱导的 心肌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H9c2分为空白组,缺氧复氧组,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 + pcDNA-NC组和黄芪甲苷高剂量+pcDNA-TXNIP组。分组处理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H9c2细胞增殖情况,流 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凋亡情况,可溶性噻唑盐8(WST-8)法检测H9c2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 H9c2细胞中活性氧(ROS)生成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测定 H9c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 TXNIP和 NLRP3蛋白表达水 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缺氧复氧组中H9c2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LDH水平,ROS 生成量,IL-6、TNF-α水平及TXNIP、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黄芪甲苷低、高剂量 组中细胞存活率和 SOD 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LDH 水平,ROS 生成量,IL-6、TNF-α 水平及 TXNIP、 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黄芪甲苷高剂量+pcDNA-NC组比较,黄芪甲苷高剂量+pcDNA-TXNIP组中细胞 存活率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LDH水平,ROS生成量,IL-6、TNF-α水平及TXNIP、NLRP3蛋白表 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能通过下调TXNIP-NLRP3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缓解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 细胞损伤。

  • 陈佳鑫,翁治委,李翎,梁爱军,陈琦,阮庭成,苏刚岭,周少虎

    Abstract:

    【目的】 观察健阳片对肝郁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他达拉非组和健阳片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其他各组大鼠采用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联合束缚四肢复合造 模方法连续14 d诱发肝郁肾虚型阳痿模型。成功造模后,连续给药28 d。记录与对比实验前后大鼠体质量差,进行大鼠旷场 试验、爬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 鸟苷(cGMP)水平,Griess试剂比色法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试 验水平活动格数减少,爬背试验扑捉潜伏期延长、扑捉次数减少,体质量降低,阴茎海绵体组织NOS、NO、cGMP、cAMP 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达拉非组和健阳片中、高剂量组大鼠旷场试验水 平活动格数、垂直活动次数增加,爬背试验扑捉潜伏期缩短、扑捉次数增加,体质量升高,阴茎海绵体组织 NOS、NO、 cGMP、cAM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各干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阳片可有效改善大鼠肝郁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cGMP信号通路有关。

  • 杜燕红,林爱珍,刘枭汉,尹诗文

    Abstract:

    【目的】 观察枳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盐酸洛哌丁灌胃法构建 STC 小鼠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枳实低、高剂量组和枳实高剂量+Masitinib[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抑制剂]组,另设正 常组对照。分组干预后,测定小鼠肠道推进率和6 h排便粒数、粪便含水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 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多肽(VIP)、P物质(SP)、一氧化氮(NO)含量及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干细胞因子(SCF)和 c-Kit基因表 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 3(AQP3)、水通道蛋白 8(AQP8)、SCF 和 c-Kit 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 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明显损伤,排便粒数和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结肠组织SP含量、c-Kit和SCF基因和蛋白表达 水平降低,结肠组织 5-HT、VIP、NO 含量和 NOS活性,结肠组织 AQP3和 AQP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枳实低、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排便粒数和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结肠组 织SP含量、c-Kit和SC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肠组织5-HT、VIP、NO含量和NOS活性,结肠组织AQP3和AQP8蛋 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itinib可部分逆转枳实对STC小鼠排便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枳 实可提高STC小鼠肠道动力,减轻结肠组织损伤,改善排便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CF/c-Kit通路有关。

  • 冯真英,李巧凤,邓敏琪,吴静怡,何莹莹,黄丽平

    Abstract:

    【目的】 明确最佳提取高良姜中山奈酚的工艺及观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基于单因素试验的数据,采用 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山奈酚含量为响应值绘制响应面图和 等高线图,优选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最佳参数。通过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山奈 酚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4%,料液比1∶8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2 ℃,在此工艺条件 下,从高良姜中提取出的山奈酚含量可达0.034 16%。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高良姜提取物浓度在1 mg/mL时清除率达到 91.20%。【结论】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高良姜中山奈酚优化提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通过DPPH自由基 清除实验,证明了高良姜中山奈酚具有抗氧化活性。

  • 房致永,石智尧,任少键,刘懿婵,高宇,指导:王晞星

    Abstract:

    Burkitt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其病位不固定,病情变化快,症状繁多,临床辨治较复杂。王晞星教授 认为,Burkitt淋巴瘤是有形之体,其形成与外邪侵袭、七情内伤、正气内虚等有关,其病机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致 使肝郁气滞、中焦脾胃虚弱、肝肾不调;以痰湿毒瘀互结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证治疗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注重调和肝脾肾三脏,维持机体阴阳平衡。治疗从疏肝理气、益气健脾、补肾调肝等入手,分别采用柴胡散结汤、补中益 气汤、补肾调肝汤等方药,疗效较显著。

  • 邵一帆,王士超,指导:吴伟

    Abstract: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不明原因性晕厥中的常见类型,治疗方法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西药治疗存在明显局限性。血管迷 走性晕厥可归属于中医“厥证”范畴。吴伟教授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基本病机为脾阳不升,治疗以升发脾阳为法,创 制升发脾阳基本方,主要由黄芪、白术、党参、五指毛桃、陈皮、北柴胡、盐杜仲、酒山茱萸、补骨脂、淡附片、白芍、 生姜组成,以升发脾阳,兼养心疏肝温肾。吴伟教授运用升发脾阳法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较显著,其经验可为中医临 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张琦,指导:邓聪

    Abstract: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紫癜病”范畴。现代中医认为,ITP 为 本虚标实之证,多从热、虚、瘀辨治。邓聪教授提出,ITP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邪侵袭为外因,情志失常、 日久劳倦是其内因;致病因素以风、虚、瘀为主;病机为风引伏风,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肾不生血,血溢脉外,病位在 肝、脾、肾。风邪内动、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和肾不生血是导致ITP难以痊愈的重要因素,辨证施治ITP需厘清肝、脾、肾 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以祛风柔肝、化瘀健脾、补肾填精为法,重视运用风药、柔肝之药和血肉有情之品。邓 聪教授从风、虚、瘀辨治ITP,为ITP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慢性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

  • 张龙,陆鑫熠,田建辉,于盼,刘泽,杨蕴,程玺,姚嘉良

    Abstract:

    形气神生命一体观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病理发展的核心理论,可为中医肿瘤发生学提供全局性视野。该 文基于形气神相失致瘤探讨了肿瘤的生物学机制,认为气-形转化与能量和物质代谢、精神情志与神经调控具有相关性,从 机体“神经-代谢”途径可反映“形气神相失致瘤”的部分生物学机制;进而提出“形气神同调”中医药防治策略:从 “形”论治当消积抑瘤,全形保命;从“气”论治当益气扶正,通气排毒;从“神”论证需杂合以治,调神治癌。从形气神 相失致瘤探讨肿瘤的生物学机制,可以进一步彰显中医理论在认知恶性肿瘤中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协同防治恶性肿瘤模 式提供有益参考。

  • 罗燕,王鑫茹,王丽娜,刘丽敏,饶晓丹,黄杏贤,卓缘圆

    Abstract:

    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以瘙痒及皮损改变如斑疹、渗出、脱屑、皮肤增厚等为特征,传统中医多从风、湿、热邪致病 认识慢性湿疹,治疗多从祛风、除湿、清热入手,而对慢性湿疹合并的情志改变、睡眠障碍的论治较少。该文将形气神三 位一体生命观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根据慢性湿疹临床病症特点,提出脾之运化失司是慢性湿疹的发病基础,心肝功能异常 是影响湿疹转归的重要因素;治疗时可从发病特点、病程长短、皮损特点等方面着手,将调形气神与从心肝脾论治相结合, 以期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薛若璞,何日明,杨曙东

    Abstract:

    中医临床多从肾与膀胱论治夜尿症。该文基于明代医家李梴提出的脏腑别通理论中的肾与三焦之气别通、肺与膀胱 之气别通的观点,提出夜尿症的病机可相应概括为“肺气虚寒失温,膀胱开阖失司”“肾中命门火衰,三焦气化失调”。其 相应的治法为温肺化气以助膀胱开阖,方用甘草干姜汤合缩泉丸化裁;补肾温阳以助三焦气化,方用金匮肾气丸化裁。从 “脏腑别通”理论辨治夜尿症,拓展了夜尿症的病机及证治,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泽林,晋金兰

    Abstract: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异常炎症反应会引发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黏膜屏障由生物屏障、化 学屏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四部分构成,其损伤被认为是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动器官”,其中免疫屏障在脓毒症 的病情进展中尤为重要。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从黄连等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有效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等多重药理作 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腹泻、心律失常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小檗碱对脓毒症肠黏膜免疫屏 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可通过调节肠黏膜的TLRs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树 突状细胞功能,诱导肠黏膜的巨噬细胞铁死亡,调控脓毒症的肠道菌群失衡等途径,调节脓毒症的肠黏膜免疫功能,有效 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屏障,从而缓解脓毒症引起的损伤,显示出其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应用前景。对其作用机 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优化小檗碱防治脓毒症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应用策略,将对提高脓毒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为 脓毒症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 古琴妹,张荣,李滨燕,甘海芳

    Abstract:

    鲜药是区别于干药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在皮肤科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扁平疣、 疖、痈、丹毒、寻常痤疮、真菌性皮肤病、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的鲜药 有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茜草、鲜海金沙、鲜败酱草、鲜芦荟、鲜车前草、鲜半夏、鲜蒲公英等,此类药物多具有清热 解毒凉血的作用。鲜药治疗皮肤疾病可采用内服或外用,但以外用或内服与外用联合运用为主。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鲜药的供应及标准无法跟上庞大的病患群体需求而逐渐淡出视野,但鲜药的作用不可被干药替代。该文通过综述中药鲜药 在皮肤科的现代应用进展,以期促进鲜药治疗皮肤科疾病的相关研究及扩大其临床应用。

稿件采编系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