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编 辑 出 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印          刷: 广东信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邮 发 代 号: 国内46-275;国外BM7077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期刊简介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 1007-3213/CN44-1425/R)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类刊物,1984年创刊,1987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同时被纳入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 刊物特色: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双百方针”,社会效益明显。文章题材新颖,切合临床实际,可读性强,集中报道目前中医药学最新研究进展。大部分论文提供中、英文摘要;图表用中、英文双语编排。既可为国内外医疗、教育、科研人员进行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亦可为临床医生诊疗疾病、药物研究人员进行中医药开发提供思路,亦是中医药学爱好者的可读之品。

    查看完整简介>
新闻图片
  • 1
  • 2
  • 3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5期
显示方式:
  • 梁霜,张蕾,宋卿

    Abstrac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晚期大肠癌(CRC)的中医证候、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医药治疗晚期 CRC的用药规律并挖掘 核心处方,同时回顾性分析该核心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2022年 1月至 2024年 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 医院肿瘤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晚期CRC首诊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中医证候与证型、用药频次与中 药属性,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核心处方(健脾化湿方)。对比经过该核心处方4周、8周和12周治疗后的疾病显愈率 和总有效率,并评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及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C) 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数据挖掘方面:本研究共纳入 143首方剂,涉及 214味中药,性味以甘温类为主,主归脾、肝 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以姜半夏→陈皮的支持度最高(94次),置信度为95.92%,并挖掘出14个核心药物组合,获得 7个新处方。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前5位的中医证候为食欲不振、夜寐欠佳、乏力倦怠、大便稀溏、腹胀,排前3位的中 医证型为脾虚湿盛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以脾虚的辨证频次最高。经Apriori关联分析及熵聚类方法得到核心处方(健 脾化湿方):陈皮、姜半夏、生黄芪、白术、薏苡仁、鸡内金、延胡索、鸡血藤、大血藤、茯神及合欢皮。(2)临床研究方 面:治疗 8、12 周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愈率分别为 25.87%(37/143)、50.35%(72/143),总有效率分别为 60.14%(86/143)、 79.02%(113/143),均明显高于治疗4周后的13.99%(20/143)、41.96%(60/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同时,患者治疗 12周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以及FACT-C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 晚期 CRC患者以脾虚为本,癌毒与痰、湿、瘀等病邪兼夹为标,健脾化湿方在ⅢB-Ⅳ期 CRC 治疗中能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

  • 张康,唐珑,沈存,王梦迪,孟元,赵文景

    Abstract: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慢性持续期IgA肾病(IgAN)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不同中医证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 入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IgAN患者80例,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和相 关预后信息,主要结局指标定义为肾衰竭事件[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血肌酐翻倍或终末期肾病(ESRD)],探讨 慢性持续期IgA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不同本虚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80例慢性持续期IgAN患者中,出现频率大于 30%的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泡沫尿(75.00%)、神疲乏力(71.25%)、腰酸(61.25%)、口干(31.25%)、下肢水肿(31.25%)、畏 寒肢冷(30.00%)、失眠(30.00%)等。(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慢性持续期 IgAN 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共 28 例 (35.00%);其他依次为脾肾阳虚证 22例(27.50%),肺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各 15例(18.75%)。兼证以水湿证最多见,共 17 例(21.25%);其他依次为湿热证 15例(18.75%),血瘀证 9例(11.25%),痰湿证 7例(8.75%),浊毒证 5例(6.25%),肝郁 证3例(3.75%),寒湿证1例(1.25%)。(3)80例慢性持续期IgAN患者中,共21例(26.25%)发生肾衰竭事件,其中肺脾气虚证 9例(60.00%),脾肾阳虚证 6例(27.27%),肝肾阴虚证 3例(20.00%),气阴两虚证 3例(10.71%);经 χ2检验,肺脾气虚证的 肾衰竭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肺脾气虚证患者 2年及5年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10%、46.20%,最终发生率为85.00%;其他本虚证患者2年及5年终点事件的累 积发生率分别为 4.50%、19.70%,最终发生率为 71.60%;经 Log-rank组间比较,肺脾气虚证患者的肾衰竭事件发生率显著 高于其他本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肺脾气虚证(HR=7.755,95%CI 1.631 ~ 36.874,P<0.05)和贫血(HR=8.205,95%CI 1.007 ~ 66.857,P<0.05)是慢性持续期IgAN患者肾衰竭事件发生的独立 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持续期IgAN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肺脾气虚证和贫血是IgAN发生肾衰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黎翠翠,蔡栋昊,许婧文,李慧

    Abstract:

    【目的】 探究缺血性中风患者和健康人在舌苔脂质代谢物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存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舌苔中的潜在生 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20例明确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均 在40~80岁之间。运用超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舌苔样本进行非靶向脂质代谢组学研究,根据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 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VIP值大于1以及Wilcoxon秩检验的P值小于0.05的标准,筛选并确定具有显著性差异的 脂质代谢物。【结果】 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人(对照组)存在差异的脂质代谢物,共鉴定出游离脂肪酸、神经酰胺、 鞘磷脂、心磷脂、卵磷脂等1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有4个脂质代谢物表达下调,10个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患者和健康人舌苔存在差异的脂质代谢物,这些差异的脂质代谢物有望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潜在生 物标志物。

  • 陈娟,雷国奇

    Abstract: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 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 ~ 2024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门诊及住 院部收治的 160例 LDH患者(LDH组)病例资料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 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资料,比较 2组受试者血 清 HIF-1α、NLRP3、IL-1β 水平,分析血清 HIF-1α、NLRP3、IL-1β 水平与 LDH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 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相关性;统计LD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LDH患者 中医证型与血清HIF-1α、NLRP3、IL-1β水平的关系;分析血清HIF-1α、NLRP3、IL-1β水平与LDH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DH组患者的血清HIF-1α、NLRP3、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 Spearman 相关分析,VAS、ODI 评分与血清 HIF-1α、NLRP3、IL-1β 水平呈正相关,JOA 评分与血清 HIF-1α、NLRP3、 IL-1β 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160 例 LDH 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证 65例 (40.63%)>肾虚证 45 例(28.13%)>寒湿证 30 例(18.75%)>湿热证 20 例(12.50%)。(4)不同中医证型 LDH 患者血清 HIF-1α、 NLRP3、IL-1β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寒湿证患者血清 HIF-1α、NLRP3、IL-1β 水平高于肾虚 证(P<0.05),湿热证患者血清HIF-1α、NLRP3、IL-1β水平高于寒湿证(P<0.05),血瘀证患者血清HIF-1α、NLRP3、IL-1β 水平高于湿热证(P<0.05)。(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IF-1α、NLRP3、IL-1β 为 LDH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 素,且均呈负相关(P<0.05或 P<0.01)。【结论】 LDH患者的证型分布以血瘀证为主,其次为肾虚证;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清 HIF-1α、NLRP3、IL-1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血清 HIF-1α、NLRP3、IL-1β水平有可能成为 LDH 中医辨证的潜在生物学指 标,是LDH预后的危险因素。

  • 常磊,卢雯平,崔永佳,龚璐天,卓至丽

    Abstract: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受孕时间和出生时间的五运六气分布特征。【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电子病 历系统中采集2020年6月 ~ 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1 0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信息,对患者受孕时间和出生时间的运气学信息 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先天禀赋特征。【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冬季出生者较多,主气分布为太阳寒水 者最多,且其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时间的岁运、客气、司天-在泉分布和受孕季节、岁运、主(客) 气、司天-在泉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趋势。【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罹患与出生时 间和受孕时间的五运六气特点存在一定关联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先天禀赋特征以阳虚寒盛为本,发病与厥阴风木有关。

  • 刘磊,王雅立,黄惠榕,丁铭,刘晴,李静,郑赛玉,何丽慧

    Abstract:

    【目的】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老年痴呆人群先天禀赋特点及差异。【方法】 根据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的横断面数据,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情况,并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卡 方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老年痴呆人群出生时五运六气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54例老年痴呆患者,出生日期天干分布为丙 的人数最多,己、庚的人数最少(P<0.001);地支分布为未的人数最多,子的人数最少(P<0.001);岁运分布水运太过人数 最多,金运太过和土运不及人数最少(P<0.001);司天-在泉分布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的人数最多,厥阴风木司 天-少阳相火在泉的人数最少(P<0.05);主、客气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气相合分布为顺化年的人数最多, 同天符年的人数最少(P<0.001);顺化年干支分布为甲午年人数最多(P<0.001)。【结论】 老年痴呆人群出生时的运气禀赋与发 病具有一定关系,老年痴呆好发的运气因素为:岁运为水运太过,司天-在泉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运气相合为 顺化年,易伤及肾、心、脾而致病。

  • 马崇,王晓娜,王腾,崔万森,贾娜

    Abstract:

    【目的】 分析复脉逐瘀汤联合发散式冲击波(RSWT)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 醇化酶(NS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 的111例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西医组55例给予RSWT治疗,中 医组56例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复脉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 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Barthel 指数(BI)评分、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步长)、血清 NSE、TGF-β1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 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个月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4.64%(53/56),西医组 为 76.36%(42/55),组间比较(χ2检验),中医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2)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 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中医组对 MAS、CSI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 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3)三维步态参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步速、步频、步长等三维步态 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中医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4)血清 NSE、TGF-β1水平方面,治疗 后,2组患者的血清 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 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医组 对血清 NSE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 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5)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 后,2组患者的PV、LBV、HBV、PA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 优于西医组(P<0.01)。【结论】 复脉逐瘀汤联合RSWT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 挛程度以及步行功能,降低血清NSE水平,提高血清TGF-β1水平,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疗效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 RSWT治疗。

  • 宋金岭,赵辉,张志国,刘铭君,陈帅,雷晓林,季辉

    Abstract:

    【目的】 探究益气温阳散结汤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阳虚质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和治未病中心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0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 53例。对照组患者不予治疗,指导其随访方案;中药组患者给予益气温阳散结汤口服治疗 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部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 T 细胞 CD3+、CD4+细胞百分比和 CD4+/CD8+比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5例,中药组脱落3例,最终共纳入98例,其中对照组48例,中药组50例。(2)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46.00%(23/50),对照组为10.42%(5/48),组间比较(χ2检验),中药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证候积分及肺部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方面,治疗后,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肺部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肺部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及肺部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中药组的血清IL-6、IL-17A、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 IL-6、IL-17A、TNF-α 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对血清 IL-6、IL-17A、TNF-α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T淋巴细胞亚群参数方面,治疗后,中药组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和中药组的CD3+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对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中药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益气温阳散结汤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阳虚质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结节消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童源浩,吕炤莹,桑莉莉,池科德,吴俊哲

    Abstract:

    【目的】 探讨三圣汤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6例拟行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 行PELD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予以消炎镇痛、营养神经、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圣汤加减方(由 杜仲、白术、山茱萸、三七、五加皮等组成)联合中药熏洗(中药薰蒸方由牛膝、当归、鸡血藤、桑寄生、黑老虎等组成)治 疗。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 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 2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1)腰椎疼痛程度方面,治疗 1 个月、3 个月 和 6 个月后,除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与3个月后的腰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2组患者的腰椎 疼痛VAS 评分均较前1个观察时点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对腰椎疼痛VAS 评分的下 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2)腰椎功能 JOA 评分方面,治疗 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后,除对照组在 治疗 6 个月后与 3 个月后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前1个观察时点明显升高 (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对JOA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腰椎功能ODI 评分方面,治疗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后,2 组患者的 ODI 评分均较前 1 个观察时点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 1个月、3个月和 6个月后对 ODI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并发症方面,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 根、硬脑膜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5)复发情况方面,2组患者均有1例脱失,其余患者均获得3年随访。3年内,对照组有4例 患者复发,治疗组有1例患者复发,但均未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三圣汤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 肝肾亏虚夹瘀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 胡金芳,霍景山,郑芳昊,贺友,黄诚友,杨志林,孔美琼,刘玮聪

    Abstract:

    【目的】 探讨伤科黄水治疗火热伤津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7月在佛山 市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火热伤津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 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伤科黄水纱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治疗,治疗21 d,并随访7 d。观 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感染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病例 脱落情况方面,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无脱落病例,对照组脱落 1 例,最终共 59 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 30 例, 对照组 29 例。(2)创面愈合率方面,治疗第14、21天,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均较治疗第7天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 在治疗第 14、21 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方面,试验组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 (22.07 ± 2.30)d,较对照组的(27.07 ± 4.10)d明显缩短(P<0.05)。(4)创面疼痛评分方面,治疗第7、14、21天后,2组患者的 创面疼痛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第 7、14 天的创面疼痛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5)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第7天,2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在 治疗第7天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创面细菌感染情况方面,治疗第7天,试验组患 者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方面, 试验期间,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伤科黄水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创 面感染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武晶晶,秦丽欣,卢雪景

    Abstract:

    【目的】 探究复方生化方(由生化汤演化而成)辅助氨甲环酸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6例产 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8例。2组患者均给予补血、抗休克、补液、缩 宫等产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氨甲环酸治疗,试验组给予复方生化方辅助氨甲环酸治疗,疗程为3 d。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因子、炎症-应激因子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 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 3 d 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8.15%(106/108),常规组为 91.67%(99/108),组间比 较,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2)试验组的出血症状持续时间、止血时间、血性恶露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 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3)治疗3 d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舌脉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 验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4)治疗 3 d 后,2 组患者的血浆 D-D、FIB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血浆 AT-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血浆 D-D、FIB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浆 AT-Ⅲ水平的 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5)治疗3 d后,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质过氧化物(LPO)、白细胞介素 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 血清CRP、LPO、IL-8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6)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8.33%(9/108),常规组为10.19%(11/1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生化方辅助氨甲环 酸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出血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应激因子表达。

  • 杜宪,信学礼,朱姗姗

    Abstract:

    【目的】 探讨青赤散(由炉甘石、赤石脂、黄柏、苦参、儿茶、青黛、白及、三七粉组成)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儿肠道菌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 2022年 1月至 2024年 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例 UC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 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青赤散保留灌肠,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 菌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LR4、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TLR4、NLRP3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采用Spearman检验 分析 UC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NLRP3 mRNA 相对表达量及血清 TLR4、NLRP3蛋白含量与疗效总有效率的相关性。 【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为70.00%(35/50),组间比较(χ2 检验), 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肠道菌群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 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NLRP3 mRNA相对 表达量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 究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血清TLR4、NLRP3蛋白水平方 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TLR4、NLRP3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TLR4、NLRP3蛋白水 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 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相 关性分析方面,经Spearman检验,UC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TLR4、NLRP3蛋白水 平与疗效总有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青赤散保留灌肠可以下调 UC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NLRP3通 路关键分子表达,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机体炎性状态,具有显著疗效。

  • 古琴妹,李滨燕,刘炎杰,苏昱,张荣,甘海芳

    Abstract:

    【目的】 观察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深圳市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深圳地域寻常型银屑病的辨治规律。【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24年 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收治的 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全程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 照疾病病程阶段使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期给予水牛角黄连汤加减内服,缓解期给予四君子水牛角汤加减内服,2组疗 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和中医 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 效率为 89.74%(35/39),对照组为 74.19%(23/31),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皮损严 重程度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 PAS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红斑、瘙痒、心烦、口干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 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深圳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 效确切,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杨雪艳,蓝丽君,吴省光,朱海,张珏

    Abstract:

    【目的】 探讨利水消肿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 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6例(46眼)脾肾阳虚兼瘀阻目络证DM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23眼)。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利水消肿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为 3 个月并随访至 6 个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和深层毛细血管(DCP)的平均血流密度(VD)、多焦视网 膜电图(mf-ERG)R1环P1、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 1、3、6 个月后,2组患者的BVCA均较前 1个观察时点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 1、3、6个月后对 BVCA 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 1、 3、6个月后,2组患者的 CMT均较前 1个观察时点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 1、3、6个月后对 CMT的降低作用均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SCP-VD、DCP-VD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 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 1、3、6 个月后,2 组患者 mf-ERG 检查 R1 环 P1 波和 N1 波振幅密度均较前 1个观察时点增加(P<0.05),P1波和N1波潜伏期均较前1个观察时点缩短(P<0.05),且治疗组对mf-ERG检查 R1环 P1波和 N1波振幅密度的增加作用及对 P1波和 N1波潜伏期的缩短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 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水消肿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脾肾阳虚兼瘀阻目络证DME,虽然不能显著改善SCP-VD 和DCP-VD,但对于提高BCVA,改善黄斑水肿、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和全身症状有较好疗效。

  • 魏健,李钦,韩宾

    Abstract:

    【目的】 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灸法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20年11月到2022年11月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38例明确诊断为A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9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灸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 变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细胞、Th17细胞 占比,计算 Treg/Th17 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和 IL-17 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 况。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 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 2组患者的血清IL-6、CRP、IL-8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6、CRP、IL-8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 Treg、Th17、Treg/Th17、TGF-β1、IL-17 水平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Treg、Th17、Treg/Th17、TGF-β1、IL-17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0%(67/69),对照组为 76.81%(53/6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5.80%(4/69),对照组为24.64%(17/69)。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6)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灸法治疗肺气虚 寒型过敏性鼻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调节Treg/Th17细胞免疫失衡状态,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复发率低, 安全性较好,疗效显著。

  • 马孝凡,刘玉强,杨磊

    Abstract:

    【目的】 观察针刺环跳、委中穴联合高能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对髋关节功能及炎症相关因 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工会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90例明确诊断为早期ONFH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环跳、委中穴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 积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和髋关节内-外旋转活动度(I-ER ROM)的情 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D-D)、全血高切黏度(HRV)、全血低切黏度(LRV)、血浆黏度(PV)的水平以及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56%(43/45),对照组为 75.56%(34/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髋部隐痛、关节强硬、行走 乏力、腰膝酸软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髋部隐痛、关节强硬、行走乏力、腰膝酸软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I-ER ROM、VAS 评分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I-ER ROM、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TNF-α、IL-1β水平方面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D-D、HRV、LRV、PV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 组在改善血清D-D、HRV、LRV、PV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环跳、委中穴联 合高能ESWT治疗早期ONFH,能明显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缓解患者髋关节的疼痛症状,扩大髋关 节I-ER ROM,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疗效显著。

  • 高彩丽,付春爱,高莉,李蕾,王国军,刘晶

    Abstract:

    【目的】 观察靳三针疗法联合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 6月延安市中医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16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靳三针疗法治疗。 治疗3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脑 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 为91.38%(53/58),对照组为75.86%(44/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 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方面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 NSE、GFAP、S100-β含量明显改善(P<0.05),且 观察组在改善NSE、GFAP、S100-β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 量 SS-QOL 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 SS-QOL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7/58);对照组为8.62%(5/58);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疗法联合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疗效显著。

  • 杨玉兰,朱小静,许奎军,梁渤,刘红敏

    Abstract:

    【目的】 观察黄芪当归复方汤剂联合石氏针刺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4年2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38例明确诊断为产后腰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石氏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当归复方汤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 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 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5%(64/69),对照组为79.71%(55/6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 疗后,2组患者的 ODI和 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ODI和 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 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SF-36生活质量量 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FSH、LH和E2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 观察组在改善FSH、LH和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FSH、LH和E2水平 稍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黄芪当归复方汤剂联合石氏针刺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腰痛,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 的腰椎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张敏,邹婕,王亚莎

    Abstract: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年 2 月至2023年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12例明确诊断为寻常型痤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ALA-P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火针治疗,每周 治疗1次,共治疗4周。治疗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症状评分和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 的变化情况,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 的变化情况。并随访复发情况,评价 2 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 组患者皮损症状评分、 GAG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皮损症状评分、GAG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TEWL、表皮pH值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部皮肤角 质层含水量、TEWL、表皮pH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DHEA、IGF-1 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DHEA、IGF-1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89.29%(50/56),对照组为73.21%(41/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 8、12 周,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 10.00%(5/50)、16.00%(8/50),对照组分别为 34.14%(14/41)、46.34%(19/41)。观察组复 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9/56),对照组为10.71%(6/56);观察 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联合ALA-PDT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可有 效促进皮损修复,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DHEA、IGF-1 有关。

  • 黄晓敏,张艳琳,陈贵珍,许云祥

    Abstract:

    产后腰盆痛发生于女性妊娠至产褥期内,其根本病因在于气血亏虚,关键病机为气血失和,经络不通。该文阐述临 证治疗产后腰盆痛时当紧扣其病机,标本兼顾,取脾经、胃经、肾经、任脉、督脉腧穴益气养血、补肾填精以治其本,取 肝经、心经、膀胱经腧穴理气活血、宁心调神、散寒祛湿以去其标,最终达到气血充和、经络调畅的状态,可为临床针灸 辨治产后腰盆痛提供思路。

  • 周子璞,刘鑫,张家燕,庄礼兴

    Abstract:

    围绝经期广泛性焦虑障碍归属于中医学“郁病”的范畴,因血脉不和、气机不畅导致心神失养,脑神不安,五脏气 太过或不及致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郁。庄礼兴教授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调神针法,主穴为四神针、神庭、 印堂、神门、三阴交,可根据患者症状不同进行加减配穴,并在行手法时运用“导气同精”补泻手法,达到调畅情志、导 气通郁的效果,临床疗效颇佳。

  • 张莹,杨维娜,张哲

    Abstrac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穴位选择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 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 库(Embase)等各大数据库,选取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4年5月1日有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4.0及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48篇,使用腧穴73个,腧穴总使用频次327次。腧穴分析 结果显示,选穴以督脉和头项部穴位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腧穴为:百会、四神聪、神庭。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表明, 腧穴中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是百会-大椎、百会-神庭、百会-四神聪、百会-内关、百会-肾俞;高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出 4个聚类群:三阴交-本神、神门-印堂-太冲-丰隆-肾俞-大椎、太溪-内关-足三里-关元、风池-神庭。【结论】 针灸治疗阿 尔茨海病认知障碍取穴方面多以督脉和头项部取穴为主;可将“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作为临床治疗的核心取穴,临床 中可结合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应用。

  • 王贵千,余沛豪,黄海,王彦春

    Abstract: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和大椎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长期和短期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改良的Longa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电针组 电针百会(GV20)和大椎(GV14)1周,每日 1次。于 MCAO术后 14、21和 28 d,进行粘贴去除试验和前肢放置试验评估长期 神经恢复情况。MCAO术后第2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层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皮层组织Iba-1的表 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皮层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和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的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 MCAO 术后 14、21、28 d 拆除胶带的时间延长, 前肢踏步次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电针组大鼠MCAO术后14、21、28 d 胶带去除时间显著缩短,前肢 踏步次数减少(P<0.05)。MCAO术后28 d内,胶带去除时间逐渐缩短、前肢步数逐渐减少。(2)MCAO术后第2天:与假手术 组比较,模型组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小胶质细胞变性和坏死,线粒体损伤,脑皮层组织 Iba-1 的表达水平升高,HIF-1α、 VEGF及 IL-1β和 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小胶 质细胞损伤得到改善,脑皮层组织Iba-1的表达水平降低,HIF-1α、VEGF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百会和大椎可长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症状,短期改善脑皮层缺血半暗带小胶质细胞的变 性和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皮层组织HIF-1α、VEGF、IL-1β和TNF-α表达,并抑制小胶质细胞向M1表型的转化有关。

  • 黎燕玲,蔡栋昊,沈家雯,赵可伟

    Abstract:

    【目的】 探究黄芪来源细胞外囊泡(EVs)样颗粒(AR-EVLP)在糖尿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为中医治疗糖尿病 皮肤溃疡提供新的治疗药物模式和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 AR-EVLP。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AREVLP的潜在有效成分,并通过与Herb数据库比对,明确AR-EVLP中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 TCMSP 数据库获取有效成分对应靶点。通过 GeneCards 数据库获取糖尿病伤口愈合相关靶点。通过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交 集,获得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根据通路富集结果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图,明确核心作用靶点。通过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 化。【结果】 芒柄花黄素是 AR-EVLP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与糖尿病和伤口愈合之间存在 66个关键靶点,包括 SRC、CASP3、 JUN等15个关键节点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芒柄花黄素可以调控蛋白磷酸化、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 分析提示可能通过 VEGF、TNF等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作用。PIK3CA、JUN、MAPK14等 7个靶点为芒柄花黄素发挥作用的核 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芒柄花黄素与MAPK14结合力最强。【结论】 AR-EVLP可能是糖尿病伤口愈合治疗潜在的有效 药物模式。

  • 雍乐,王安,陈林,王玉环

    Abstract: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 射法诱导构建 GDM 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黄芩苷低、高剂量组和黄芩苷高剂 量+ ML385[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组,每组8只,另设正常组(健康大鼠80只)。分组干预后,检测空腹 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 氢酶(CA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 Nrf2、血红素氧合酶 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FBG、FINS、 HOMA-IR,ALT、AST、ALP,TNF-α、IL-1β、IL-6,MDA 等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 SOD、CAT、GSH-Px 水平及 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 HE 染色病理可见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大面积变性坏死。与模型组比较, 二甲双胍组、黄芩苷高剂量组以及黄芩苷高剂量+ML385 组 FBG、FINS、HOMA-IR,ALT、AST、ALP,TNF-α、IL-1β、 IL-6,MDA等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SOD、CAT、GSH-Px水平及Nrf2、HO-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窦组织 结构好转,坏死细胞减少;与黄芩苷低剂量组比较,黄芩苷高剂量组 FBG、FINS、HOMA-IR,ALT、AST、ALP,TNF-α、 IL-1β、IL-6,MDA 等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 SOD、CAT、GSH-Px 水平及 Nrf2、HO-1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肝窦组织结构好转,坏死细胞减少;与黄芩苷高剂量组比较,黄芩苷高剂量+ML385组上述指标均得到逆转(P<0.05)。【结论】 黄芩苷能够通过激活Nrf2、HO-1表达改善GDM大鼠氧化应激损伤。

  • 张瑒,高军茂

    Abstract:

    【目的】 观察杜鹃花总黄酮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模型组,塞来昔布组,杜鹃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以单次膝关节内注射单 碘乙酸酯(MIA)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分组干预后,测量膝关节宽度和被动活动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软骨组 织病理形态,并进行Mankin’s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 软骨组织损伤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Ⅱ(collagen 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13及NOD样 受体家族 Pyrin 结构域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1)通路蛋白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剪切的 caspase-1(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软骨组织caspase-1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IL-1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出现明显损伤, 膝关节宽度、Mankin’s 评分,软骨组织 caspase-1 活性,TUNEL 染色凋亡软骨细胞比例,软骨组织 MMP-9、MMP-13、 NLRP3、ASC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6、TNF-α、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膝关节被动活动度, 软骨组织collagen Ⅱ和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杜鹃花总黄酮中、 高剂量组和塞来昔布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膝关节宽度、Mankin’s评分,软骨组织caspase-1活性,TUNEL染色 凋亡软骨细胞比例,软骨组织 MMP-9、MMP-13、NLRP3、ASC 和 cleaved caspase-1 蛋白表达水平,血清 IL-6、TNF-α、 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软骨组织 collagen Ⅱ和 aggrecan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杜鹃花总黄酮可改善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介导 的细胞焦亡有关。

  • 马婵娟,鲍馥羚,李轶

    Abstract: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联合脂多糖(LPS)注射法诱导牙周炎大鼠模型。将 50只造模成功的牙周炎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槲皮素组(100 mg/kg槲皮素灌胃)、槲皮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过表达质粒(AV-FGFR1)组[100 mg/kg槲皮素灌胃+尾静脉注射AV-FGFR1 10 nmol]、AV-FGFR1组(尾静脉注射FGFR1 过表达质粒10 nmol)、AV-NC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质粒10 nmol),每组10只。正常组(10只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 胃。给药结束后,采用Micro-CT观察牙槽骨丢失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 析(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 IL-1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 FGFR1阳 性染色细胞比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牙周组织中FGFR1/Toll样受体4(TLR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 体蛋白 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 AV-FGFR1 组骨矿密度(BMD)、骨体 积/组织体积(BV/TV)均显著降低,血清 TNF-α、IL-1β、IL-18 水平,FGFR1 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及 FGFR1、TLR4、NF-κB p65、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水解酶(C-caspase-1)蛋白表达均升高,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V-FGFR1组降低或升高作用更明显。给予槲皮素处理后,模型组的上述指标均被明显改 善。而过表达FGFR1后,槲皮素的改善作用被削弱。【结论】 槲皮素能够修复牙周炎大鼠的牙槽骨丢失、改善牙周组织病理 学损伤、减轻牙周炎症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FGFR1/TLR4/NLRP3炎症小体通路来介导的。

  • 陈泰澍,黄学成,罗文利,杨俊兴

    Abstract:

    【目的】 观察消瘀膏对皮肤的过敏性及刺激性反应,评估消瘀膏在皮肤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1)皮肤过敏性试验: 选用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基质组,阳性药物(2,4-二硝基氯代苯)组,消瘀膏低、中、高剂量组。于第0、7、14天 在豚鼠左侧腹部脱毛给药致敏,于第28天在右侧腹部脱毛给药激发,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进行过敏反应评分及病 理组织学检查。(2)皮肤刺激性试验:选用健康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完整皮肤消瘀膏低、中、高剂量组及破损皮肤消瘀 膏低、中、高剂量组,于每只新西兰兔的左右脊柱两侧分别贴敷消瘀膏和空白基质,连续贴敷15 d,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刺激 反应,进行皮肤刺激强度评分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消瘀膏对豚鼠皮肤的致敏性较弱,在完整新西兰兔皮肤上没有 引起刺激反应,但在破损皮肤上呈现出轻微的刺激性。【结论】 消瘀膏的皮肤过敏性较弱并且无明显刺激性,可以进一步进 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陈姼姼,颜新

    Abstract:

    从鼓胀的病机、治疗原则、分型施治总结国医大师颜德馨(尊称颜老)辨治鼓胀的临床经验。颜老认为,鼓胀的病证 特点为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互结于腹中,主要可分为湿热壅结、寒湿停聚、 瘀滞内阻证型,其治则为温肾助阳以复气化、健运中州、疏通气机。湿热壅结之鼓胀治宜清热利湿,抑肝扶脾;寒湿停聚 之鼓胀治疗当斡旋中阳,祛除寒湿;瘀滞内阻之鼓胀治以活血化瘀、搜络破结。并附笔者临证医案一则以阐释颜老辨治鼓 胀之思路对临证的启示。

  • 王红丽,鄢羽欣,杨小雪,楚淑芳

    Abstract:

    三焦是体内脏腑气血津液代谢运行的通路,玄府是体表肌腠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李惠林教授认为,痤疮多因三焦 功能失调,阳热怫郁,开阖失常,热毒蓄积肌腠而发病。运用中医药治疗痤疮尤需注重三焦-玄府的调畅,治疗以“通”为 要,以“通三焦-开玄府”为治则,临证需辨明上焦、中焦、下焦病证的不同。病在上焦者,多属火热,或因肺经风热,或 因心火亢盛,治当轻清疏泄,透邪开玄,可酌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病在中焦者,多属 气郁,或因胃热炽盛,或因脾胃湿热,或因肝郁气滞,或因脾虚湿蕴,治当调畅气机,发郁开玄,可酌选清胃散、三仁汤、 黄连温胆汤、柴胡疏肝散、荷芪散等加减;病在下焦者,多属正虚,或因肝肾阴虚,或因下焦虚寒,治当培元固本,补虚 开玄,可酌选六味地黄丸、阳和汤等加减。

  • 郑燕霞,游岚琳,霍衍竹,刘卓勋

    Abstract:

    过敏共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与过敏相关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特应性三联征(atopic triad)。许尤佳教授认为, 过敏共病患儿稚阳未充的体质特点较明显。过敏共病患儿以脾气虚之病机为先,因调补不及时而进一步累及肾阳,导致肾 阳亏虚。针对过敏共病患儿存在的脾肾虚寒病机,许尤佳教授提出需重视顾护中焦脾土,以后天之火温煦先天肾阳,以达 “升气壮阳”之效。其治疗虚寒型鼻鼾的核心用药包括甘草、白术、白芷、防风、苍耳子、辛夷、五味子共7味。对于虚寒 程度严重的患儿,则需从补益肾气、顾护阳根入手,可选用补骨脂、升麻、杜仲、肉桂之品。并强调调整患儿饮食结构及 习惯以顾护脾胃的重要性。“斡旋中土,升气壮阳”之法遵循小儿生长发育之势,适合指导虚寒证相关病证的临床施治,临 证方药的选择需辨识虚寒病机及其轻重程度。

  • 莫秀梅,刘俊峰,王洋洋,林颖,贾金靖,李红毅,陈达灿

    Abstract:

    为了进一步推动特应性皮炎(AD)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由岐黄学者陈达灿教授团队牵头制订了《特应性皮炎中 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该文详述了《指南》编制过程,并分析《指南》的特点及编制中遇到的难点与对 策。该 《指南》 的制订遵循国际临床试验指南的方法学,由来自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成立 专家组和工作组,在系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总结临床一线专家经验,经多次会议讨论共同编制形成初稿。制订该 《指南》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该项目组在分析这些问题后,找到了相应的对策,形成了该《指南》的特色:整合 传统中医与西医疗法,评价中西医结合证据,解决AD的中西医诊疗缺乏规范的问题;充分结合证据与临床实践经验,解决 AD的中医整体证据不足和级别偏低的问题;充分考量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制订AD的疾病管理目标和策略,接轨国际治疗 与管理理念;有效融合中西医疗法,制订个体化中医与西医结合策略,满足AD不同特点的患者临床需求。该《指南》的制 订过程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可为后续其他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的制订提供借鉴与思考。

  • 王超轶,郝梓君,龙翔宇

    Abstract:

    卒中后抑郁(PSD) 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中医将其归属于中风与 郁证共病。该文基于“心-血-脉”一体论探讨了PS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认为PSD之发病始于血脉之变,继而发展为 心体之变,而心、血、脉三者之变均可引起神之变;其核心病机为心气虚、脉道不利而血瘀神郁,干预原则当护脉调血、养心 安神。护脉包括生脉、复脉、通脉三法,可分别运用生脉散、炙甘草汤、通脉四逆汤。调血可分别采用活血、生血之法,活 血可选用丹参饮、血府逐瘀汤等,生血之法选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当归补血汤等。养心安神可运用加味甘麦大枣汤、归脾 汤等。 “心-血-脉”一体论弥补了脉络学说中的形神分离、结构与功能分离之不足,为PSD的中医治疗拓展了思路。

  • 于大猛,黄宇轩,徐蕊,范逸品

    Abstract:

    采用文献考证与古法复原的方法探讨附子火制法工艺的历史沿革。文献考证分析结果显示,汉代是附子火炮法的开 端,附子乌头炮制方法不同;晋唐时期对火炮法的用火以灰火为佳;宋代出现了炮熟的概念及尝试用液体浸泡附子再火炮 的方法;金元时期提出内外皆黄的炮制标准及火炮后的补救方法;明代水浸火炮切片焙制法成为主流,清代在工艺细节方 面进一步完善。建国后,地方炮制经验与规范中的砂烫法,已脱离了古法。基于文献考证结果与古法复原实践探索,认为 附子的传统火炮法无论是灰火炮还是水浸后再炮,或是火炮液淬,均是对温度与时间的控制,其炮制结果以内外皆黄为标 准;对于包含附子方剂中的现代附子炮制标准品的制备,建议用烤箱模拟热灰的温度炮制附子,选取呈均匀黄色者作为标 准品。

  • 谭茹琪,孟庆鸿,李文飞,陈泽霖,曾凤

    Abstract:

    通过分析北宋校正医书局整理的 《外台秘要方》 中的他校法校勘记引录张仲景著作 《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 要略》(合称仲景三书)及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等内容,并与宋校方书原文进行对勘,发现:(1)宋臣主要以前期所校 各书为参考文献,并旁参其他版本,体现了校正医书局汇集众本、比勘异同的校书惯例;(2)对引用仲景《伤寒论》的他校 法兼用理校法校勘记的分析显示,宋臣医学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3)宋臣在校勘记中使用的某些医学术语影响了后世医学 书写,如使脾约丸成为麻子仁丸(麻仁丸)的异名方。结果提示:通行本 《外台秘要方》 文本内容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值得 重视,其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陈继旭,郑健,马少辉

    Abstract:

    中医运动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该文基于布雷多克传播模式, 以中医运动养生文化的内涵为基础,分析目前中医运动养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从加强 人才培养、构建传播平台、建立传播体系、理论结合实践、丰富传播载体、创新传播内容和重视传播效应等7个方面提出了 构建“一体多维”的中医运动养生文化国际传播策略,以期为中医运动养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更好地推动中医 运动养生文化的国际传播。

  • 韩飞雨,曹玉净,蔺子涵,王银龙,童伍岳

    Abstract: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为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铁死亡为铁离子参与的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该文概述 了铁死亡机制与KOA发病的关系,并探讨了基于铁死亡机制的KOA中医药干预进展。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氨基酸抗氧 化系统失衡、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集聚有关。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4(GPX4)为调节铁死亡的核心靶点,涉及中药干预铁死亡治疗KOA的主要信号通路。 单味中药如骨碎补、半枝 莲、淫羊藿、黄芪、女贞子、牛膝等,以及复方如独活寄生汤、右归丸等均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软骨细胞的铁死亡, 从而治疗KOA。通过研究中医药干预软骨细胞的铁死亡及与其相关联的信号通路,可为拓展KOA的中医药疗法提供思路。

稿件采编系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