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益脾养肝方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刘永刚,南然,李京涛,宋粉莉,闫瑞娟,魏海梁,闫曙光
    2021, 38(2):223-229.
    [摘要](47) [HTML](0) [PDF 1.39 M](354)
    摘要:
    【目的】观察益脾养肝方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小肝癌(简称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抗炎、抗病毒和抗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行RFA干预治疗,中药组给予RFA联合益脾养肝方治疗,疗程为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岩藻糖苷酶(AFU)]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4d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1/22),对照组为70.0%(14/20),中药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d后,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略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3d后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3d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3d后明显下降(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3d后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对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ALB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AFP、GP73、AFU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对GP73、AFU水平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益脾养肝方联合RFA治疗小肝癌,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  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郭玲珑,陈建宏,姜小艳,张春虹,李京伟,黄彬
    2021, 38(2):230-235.
    [摘要](48) [HTML](0) [PDF 1.39 M](344)
    摘要:
    【目的】观察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胆囊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瘦素(L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胆胃舒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血清TNF-α和LE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脱落2例,实际完成试验各48例,占入组病例的96%。(2)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9.17%(38/4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胆囊收缩功能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且观察组对胆囊壁厚度的缩小作用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增强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L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NF-α和LEP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联合脐针治疗肝胆气滞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减小胆囊壁厚度、下调TNF-α和LEP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胆胃舒颗粒治疗。
    3  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马贞,彭亚婷,荣立洋
    2021, 38(2):236-241.
    [摘要](28) [HTML](0) [PDF 1.37 M](405)
    摘要:
    【目的】观察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硫糖铝分散片配合三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感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1/35)、62.9%(22/3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0/35)、62.9%(22/3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除对照组的嗳气、恶心呕吐无显著性改善(P>0.05)外,2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胃脘痞满、胃脘胀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GⅠ、PGⅠ/PGⅡ的升高作用和对PGⅡ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22.9%(8/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征象,但在抗Hp感染方面无优势。
    4  哮喘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李红丽,唐雪春,任珍翠,陈雪叶,徐晓花,王青霞,湛楠楠
    2021, 38(2):241-245.
    [摘要](29) [HTML](0) [PDF 1.36 M](322)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不同证候与外周血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为哮喘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收集122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观察患者的外周血及诱导痰EOS水平,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与外周血及气道E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22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虚哮证70例,风哮证42例,冷哮证7例,热哮证3例。考虑热哮证患者例数太少,检验效能较低,故分析时未将其纳入,最后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119例。(2)不同证候患者外周血和诱导痰EOS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虚哮证>冷哮证>风哮证,其中风哮证患者的外周血和诱导痰EOS水平均明显低于虚哮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各个证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候哮喘患者的外周及气道变应性炎症程度分布存在差异,外周血及诱导痰EOS水平可为哮喘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5  基于梁直英调肝理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张高,廖慧丽,刘建博,黄楚栓
    2021, 38(2):246-249.
    [摘要](38) [HTML](0) [PDF 1.32 M](361)
    摘要:
    【目的】对梁直英教授调肝理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按3︰2比例将6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调肝理肺方治疗,疗程为10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0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34/36),对照组为87.5%(21/24);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调肝理肺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6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赵良辰,李陆振,袁锦辉,庄娟娜,陈婷,方灿途
    2021, 38(2):250-256.
    [摘要](36) [HTML](0) [PDF 1.39 M](368)
    摘要:
    【目的】评价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吉非替尼片中西医结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脾虚痰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口服吉非替尼片),治疗组在服用分子靶向药物的同时给予加用中药汤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8~10个月左右,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时停药。观察2组患者的瘤体控制疗效、卡氏(KPS)评分改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毒副反应等。【结果】(1)至研究结束时,治疗组因病例失访脱落2例,对照组因未完成治疗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115例,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2)KPS评分改善疗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9%(51/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3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瘤体控制疗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1.8%(24/58)和75.9%(44/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8%(13/57)和40.4%(2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患者的PFS为(9.33±3.15)个月,中位PFS为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FS为(8.07±2.9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皮疹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7.2%(10/58)和15.5%(9/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22/57)和43.9%(2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六君子汤加减配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靶向治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  芪棱汤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卞伟,邓世芳,刘凯,林楚华
    2021, 38(2):256-260.
    [摘要](20) [HTML](0) [PDF 1.35 M](302)
    摘要:
    【目的】探讨芪棱汤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芪棱汤治疗,疗程为30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并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方面:治疗30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78/80),对照组为92.50%(74/8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VCAM-1、PECAM-1、PD-ECGF和VEGF水平,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起到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8  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王林,李红波,吴粤湘,刘永瑞,叶伯鑫
    2021, 38(2):261-266.
    [摘要](33) [HTML](0) [PDF 1.37 M](330)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4例和对照组16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等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期间,治疗组退出11例,对照组无脱落退出病例,最终共3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193例,对照组166例。(2)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175/193),对照组为80.1%(133/166);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d、14d和21d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NFD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ADL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血清TC、TG、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hsCRP、ET-1及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ESR、hs-CRP、ET-1及NO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出现腹泻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可有效缓解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9  白通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张晶晶,王琮瑞,李涛,马娟,钟黎
    2021, 38(2):267-272.
    [摘要](22) [HTML](0) [PDF 1.41 M](362)
    摘要:
    【目的】探讨白通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通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转归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1、SOD、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咳嗽,研究组出现2例头痛,1例头晕,但均未见心电图及肝功能异常。【结论】白通汤治疗脾肾阳虚型CKD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对病情进展起到有效延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药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10  醒脾消食汤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闻思齐,傅伟,李维军
    2021, 38(2):273-278.
    [摘要](18) [HTML](0) [PDF 1.37 M](319)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估其对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瘦素及增食欲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增食欲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瘦素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增食欲素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过敏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也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采取醒脾消食汤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患儿的血清瘦素与增食欲素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11  基于关节超声评价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杨湘薇,张明英,蔡超英,胡艺译,冼贞,杨梅
    2021, 38(2):278-283.
    [摘要](22) [HTML](0) [PDF 1.37 M](345)
    摘要:
    【目的】采用关节超声评价固本通痹药罐与清水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固本通痹药罐组)62例和对照组(清水罐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固本通痹药罐疗法(取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等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清水罐疗法治疗,疗程为7d。以关节超声下的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滑膜增生度、关节滑膜血流、关节腔积液的变化情况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并以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作为次要结局指标,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血流和关节腔积液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2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增生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CRP水平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通痹药罐能有效减少关节滑膜血流、促进关节腔积液吸收,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关节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检测手段辅助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12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马威,孙海超,毕荣修
    2021, 38(2):284-288.
    [摘要](6) [HTML](0) [PDF 1.36 M](624)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68.9%(31/4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和WOMAC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
    13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结合恒古骨伤愈合剂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蔡立雄,刘园林,,吴峰,霍志谦,杨海韵
    2021, 38(2):289-293.
    [摘要](23) [HTML](0) [PDF 1.36 M](479)
    摘要: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刺激结合恒古骨伤愈合剂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应用LIPU结合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将90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LIPU及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对照组未予LIPU及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疗程为12周。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拍摄X线片,比较2组患者术后X线片灰度值比值、骨折愈合情况、解剖学评分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X线片灰度值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8周后和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X线片灰度值比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均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PUS结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加速骨折愈合和局部骨形成,促进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14  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观察
    张静毅,邹萍,方庆霞
    2021, 38(2):294-300.
    [摘要](26) [HTML](0) [PDF 1.38 M](338)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生活调摄方面的指导,并无药物或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TSH水平虽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TSH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T3、FT4水平均明显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TPOA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TPOA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TPOA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各项主要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0%(0/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明显降低患者TSH、TPOAb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15  符文彬整合针灸治疗模式与治未病关系探讨
    王丽娟,程亚伟,指导:符文彬
    2021, 38(2):300-306.
    [摘要](32) [HTML](0) [PDF 1.36 M](381)
    摘要:
    探讨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针灸治疗模式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是中医学之精髓,符文彬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该模式对临床一些疑难病以及易复发的疾病起到了更好的治疗及巩固作用,与中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该整合模式丰富了针灸治未病手段,使针灸在治未病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16  “标本、根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张瑞秋,陈英华
    2021, 38(2):306-310.
    [摘要](20) [HTML](0) [PDF 1.35 M](293)
    摘要:
    【目的】观察“标本、根结”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标本、根结”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量表(MS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MSQ各维度评分及总体评价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MSQ各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为73.81%(3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根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17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玉琳,刘金盛,杨添淞,刘佳,秦鸿宇,李俊辰
    2021, 38(2):311-316.
    [摘要](40) [HTML](0) [PDF 1.37 M](359)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2例,埋线组给予埋线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取穴相同,均治疗8周。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1.2%(26/32),针刺组为75.0%(24/32)。埋线组疗效与针刺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BW、BMI、WC、HC、WHR与WHtR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在改善BW、BMI、WC、HC、WHR与WHtR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MoCA及MMSE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在改善MoCA及MMSE量表评分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L、HDL-L、FPG、FINS水平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在改善TC、TG、LDL-L、HDL-L、FPG、FINS水平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明显地减轻腹型肥胖、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效调节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18  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刘征,张译文,马琳,史留举,毕海洋
    2021, 38(2):317-324.
    [摘要](18) [HTML](0) [PDF 1.90 M](407)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以穴位埋线为主的中医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美国医学在线(PubMed)、ScienceDirect、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并纳入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利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研究,合计13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比较,穴位埋线组或穴位埋线加西药组能提高总有效率(OR=3.03,95%CI[1.94,4.73],P<0.00001),降低发作频率(WMD=-1.04,95%CI[-1.15,-0.92],P<0.00001),改善临床症状(WMD=-1.57,95%CI[-2.76,-0.38],P<0.00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发作频率。但因纳入试验存在一定发表偏倚且质量偏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进一步验证。
    19  神阙穴盐熨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公维志,,刘跟莉,,王瑞恒,,刘慧慧,,刘双岭,,唐祎周,
    2021, 38(2):325-329.
    [摘要](42) [HTML](0) [PDF 1.36 M](349)
    摘要:
    【目的】观察神阙穴盐熨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尿路感染症状和早期肾损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熨神阙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尿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α1-MG、β2-MG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尿α1-MG、β2-MG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盐熨法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并降低早期肾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疗效显著。
    20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温晓文,余尔慧,徐俊,张宇
    2021, 38(2):330-335.
    [摘要](35) [HTML](0) [PDF 1.37 M](341)
    摘要: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治疗14d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完全缓解的时间。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沉、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沉、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缓解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肿胀缓解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为65.0%(26/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2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改善患者血沉、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疗效显著。
    21  基于现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贴敷用药规律分析
    李欣源,,,贺雅琪,,,陈洁,,,王陵军,,,杨忠奇,,,袁天慧,,,冼绍祥,,
    2021, 38(2):335-340.
    [摘要](32) [HTML](0) [PDF 1.37 M](379)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限定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有关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4篇,包括27个穴位、80味药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为主穴,以任脉、胃经、膀胱经穴为主;用药上,以吴茱萸、肉桂、丁香、白术、干姜为多,其功效以散寒止痛为主,药性多呈辛、温、热,归经多属脾、胃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常用单穴为神阙,常用配穴为天枢、中脘、足三里,多使用温阳散寒药物,总体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治则。
    22  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奕兆,黄聪敏,彭旭明
    2021, 38(2):340-345.
    [摘要](43) [HTML](0) [PDF 1.38 M](470)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彭氏分筋推拿疗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腰背肌筋膜炎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治疗。2组每次治疗20min,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和OD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疗法。
    23  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余丽娟,罗毅文,熊云谱,刘亚梅
    2021, 38(2):346-351.
    [摘要](26) [HTML](0) [PDF 4.34 M](280)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干预BMSCs,7d后应用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PNPP)偶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d后行茜素红染色(ARS)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判定成骨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基因表达以评估成骨能力。【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BMSCs的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面积及Runx2、OCN、OPN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unx-2、OCN、OPN表达有关。
    24  益气化痰方调节高血压大鼠脑血管适应性功能及炎症小体的研究
    袁冬梅,张涨,谭炜,莫霄云,林琳,张清伟,何贵新
    2021, 38(2):352-358.
    [摘要](10) [HTML](0) [PDF 1.78 M](295)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方(QPR)对高血压大鼠脑血管适应性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前1周,QPR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SD大鼠分别预先灌胃益气化痰方和替米沙坦,其余大鼠灌胃相同容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设为PBS组。大鼠麻醉后,经颞窗持续灌流林格氏液,当平均动脉压(MAP)稳定时,测量基线大脑血流(CBF)值。分别经静脉泵入内皮素1(ET-1)或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制作2种高血压模型,以单独泵入林格氏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通过触须刺激或者局部灌流乙酰胆碱诱发功能性充血,再次测量CBF值。CBF的变化以相对于基线水平的升高百分比表示。采用蛋白免疫分析(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剪切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泵入AngⅡ后,大鼠CBF上升幅度较泵入林格氏液组明显降低(P<0.05)。AngⅡ+QPR组、AngⅡ+ARB组CBF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泵入AngⅡ组(P<0.05)。泵入ET-1后,大鼠CBF上升幅度较泵入林格氏液组降低(P<0.05),QPR组、ET-1+BQ123组CBF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泵入ET-1组(P<0.05)。以乙酰胆碱灌流检测脑血管内皮依赖性的充血反应,也获得类似的治疗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PBS组比较,QPR组、ARB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的NLRP3和剪切型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QPR具有拮抗大脑皮层功能性充血反应和脑血管内皮依赖性充血反应的作用,可改善高血压大鼠的脑循环适应性调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25  甘草甜素调节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代谢标记物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
    朱滨,张前燕,华贤章,骆渊城,敖传西,刘林
    2021, 38(2):358-366.
    [摘要](28) [HTML](0) [PDF 3.57 M](391)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通过切断右侧前交叉韧带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剪开皮肤和关节腔。将造模成功的2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甘草甜素低剂量组(5只)、甘草甜素高剂量组(5只)、来氟米特组(6只)。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甘草甜素25、50mg/kg,来氟米特组给予灌胃来氟米特混悬液1.87mg/kg,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番红O-快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的Caspase-3、Caspase-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CollagenⅡ、Aggrecan、转化生长因子(TGF)-β、p-Smad1、Smad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番红O染色重度或完全失染,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及蛋白活化水平均显著升高,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番红O失染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来氟米特组大鼠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情况(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及来氟米特组大鼠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与蛋白活化水平显著降低,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甘草甜素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1信号途径,抑制软骨降解与细胞凋亡,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降低免疫炎症反应来修复OA大鼠软骨损伤。
    26  葛根素通过抑制IκBα/NF-κBp65信号轴缓解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
    胡波,徐颖,丁辉,方学奇,王天宝
    2021, 38(2):366-372.
    [摘要](19) [HTML](0) [PDF 6.53 M](388)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构建NAFLD模型。造模同时,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素10、50、100mg·kg-1·d-1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50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IL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中脂肪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核因子(NF)κB抑制剂α(IκBα)、NF-κBp65活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可见结构损坏、过多脂肪沉积,血清ALT、AST、TG、TC、LDL、TNF-α、IL-6、iN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HDL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Caspase-3、Caspase-9相对表达量,p-IκBα/IκBα、p-NF-κBp65/NF-κBp65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中、高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可显著改善上述指标水平(P<0.05),且葛根素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缓解NAFLD大鼠肝脏损伤,降低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κBα/NF-κBp65信号轴有关。
    27  寡聚原花色素通过激活Nrf2拮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氧化应激
    褚婉婷,张淑香,褚星霞
    2021, 38(2):373-378.
    [摘要](13) [HTML](0) [PDF 3.16 M](365)
    摘要:
    【目的】观察寡聚原花色素(OP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OPC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DXM)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其他组别大鼠采用注入脂多糖(LPS)联合暴露于香烟烟雾法建立COPD模型。成功造模后,OPC低、高剂量组与DXM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肺功能,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脂质过氧化物标记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平均线性截距(MLI)、平均肺泡数(MA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指标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0.3/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呼气峰值流量(PEF)速率和动态肺顺应性(Cydn)降低,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害,MLI增加,MAN降低,肺组织8-OHdG平均光密度升高,肺组织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Nrf2、HO1和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OPC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OPC治疗COPD可能通过激活Nrf2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COPD大鼠的肺气肿症状。
    28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核心中药及机制
    江佳琳,何静玲,黎小斌
    2021, 38(2):379-385.
    [摘要](53) [HTML](0) [PDF 2.22 M](564)
    摘要:
    【目的】分析和挖掘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用药组方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筛选1988年3月至2019年7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药灌肠处方的用药组方规律,通过中药分子机制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对高频核心中药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揭示高频核心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潜在作用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295个有效处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高频核心药物为蒲公英、败酱草、大血藤、三棱、莪术,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为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和长时增强(LTP)信号通路。【结论】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高频核心中药,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统计学依据及参考方案,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也为慢性疼痛治疗提供策略。
    29  应用DNA提取改良和二次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乌头及其炮制品
    朱高倩,,,李双良,,,马莉,,,周培军,,,蒲星宇,,,王丽,,,符德欢,,
    2021, 38(2):385-391.
    [摘要](25) [HTML](0) [PDF 3.32 M](306)
    摘要:
    【目的】筛选适用于9种乌头属植物根茎炮制前后DNA提取的方法。【方法】采用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的12种改良方法提取9种乌头属植物根茎炮制前后DNA,考察提取缓冲液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水浴时间、DNA沉降方式对乌头属植物根茎炮制前后DNA提取的影响,以及二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乌头炮制品ITS2片段浓度提高的影响。【结果】不同缓冲液与水浴时间互作提取DNA效应不同,2×CTAB(含2.5mol/LNaCl)水浴3h提取的9种乌头生品DNA的ITS2扩增效果最佳,2×CTAB(含1.4mol/LNaCl)水浴3h提取的9种乌头炮制品DNA的ITS2扩增效果最佳。添加PVP或添加PVP+改变DNA沉降方式对生品DNA提取影响不大,但对炮制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过二次PCR可显著提高炮制品ITS2的扩增效率。【结论】提取缓冲液和水浴时间的有效互作提取DNA以及二次PCR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乌头属植物根茎ITS2片段制备效率,为DNA条形码技术广泛应用于乌头属药材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0  余绍源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总结
    李建华,梁钊诚
    2021, 38(2):392-397.
    [摘要](20) [HTML](0) [PDF 1.37 M](340)
    摘要:
    总结余绍源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余绍源教授认为导致功能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包括外感六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临证将功能性腹泻分为寒湿内盛、湿热中阻、食滞胃肠、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阴不足、脾肾阳虚7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用药突出以下要点:治泻必用苍术;久泻不可利小便;掌握时机,适时收涩;配伍使用黄连-葛根、乌梅-木瓜、黄连-木香、芦根-白茅根、苍术-白术等药对;擅用岭南中草药如五指毛桃、火炭母、救必应、石榴皮、素馨花等;重视饮食调理及情志调节。
    31  吕英运用重剂黄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探析
    李小霞,李爱武,杨海芳,陈毅,指导:吕英
    2021, 38(2):397-401.
    [摘要](23) [HTML](0) [PDF 1.33 M](407)
    摘要:
    阐释了吕英教授运用重剂黄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配伍用药。吕英教授认为黄芪禀赋了春升之少阳火气和土地的平和性味,重剂黄芪可从中气直达下焦;黄芪体现了中医“火生土、土伏火”的治病大法,大剂量黄芪(黄芪用量为100~500g之间的凡5的倍数均可)能够发挥其大补元气之效,元气充盛,外达肌表,则正气旺盛,邪气自去。重剂黄芪配伍乌梅可使生生之源充足而促进厥阴风木之气和缓有序地升发,重剂黄芪配伍山茱萸可补乙癸(肝肾)之体,发挥乙癸同源之效。神经系统疾病总的病机为三阴本气不足,痰、湿、瘀、血、寒、热之邪胶着阻滞经络。临症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用黄芪,可使元气充盛;重剂黄芪辅以养血益阴和祛瘀通络之药,可使气旺血生,湿痰死血得化,而经络得以畅通。
    32  赵绍琴卫分昏迷证治阐微
    洪晓帆,陈思婷,林长峰
    2021, 38(2):401-406.
    [摘要](39) [HTML](0) [PDF 1.36 M](333)
    摘要:
    整理赵绍琴教授对于卫分昏迷及卫气分误用寒凉所致高热昏迷的治法及用药原则。卫分昏迷虽为出现高热昏迷的危急重症,但不可再擅用寒凉阻滞气机,治疗应以辛味宣通为主,根据寒凉凝滞的程度及郁阻原因分别选用不同的辛味药进行治疗,兼用栀子豉汤、升降散开其火郁,郁开气达而火泄;气分热炽误用寒凉而昏迷,看似属于营分,实则为寒邪所郁闭,亦不宜再使用咸寒的营分治疗法则,而应以辛味药金银花、连翘等开其郁闭,用石菖蒲、郁金急开心窍,兼顾病因,稍佐以温药破开寒闭,使热邪有出路。
    33  基于《随息居饮食谱》与《中外卫生要旨》的比较探讨近代中医养生思想的演变
    林曦,李永宸
    2021, 38(2):407-411.
    [摘要](40) [HTML](0) [PDF 1.36 M](486)
    摘要:
    对晚清时期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与郑观应的《中外卫生要旨》成书背景、内容异同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息居饮食谱》所蕴涵的卫国卫生、教化民众的思想,超越了传统养生著作偏向关注个人保健的局限性,与郑观应立品保身、治身治国的理念相契合。两书体现了近代中医养生思想从传统的以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为手段,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演变为把个人养生与民众教化、国家治理联系在一起,或通过研究西方养生之法,以开放包容态度,吸纳西方养生方法与卫生思想,补传统养生之不足。
    34  基于脾肾相关论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吴克亮,吴小绸,冯文俊,曾意荣,林晓生
    2021, 38(2):411-415.
    [摘要](39) [HTML](0) [PDF 1.33 M](339)
    摘要: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认为肾虚为SOP发病的根本原因,脾虚为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病机主要以脾肾两脏虚损为本。脾肾二脏为先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脾肾与筋骨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骼与肌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脾肾两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型。故补肾健脾壮骨为SOP的治则,同时应根据其兼夹瘀血、气滞和痰湿等,辅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祛湿。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优化中医药防治SOP的诊疗方案,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SOP提供思路。
    35  从肝论治崩漏用药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赵小萱,陈璐,冯晓玲
    2021, 38(2):416-420.
    [摘要](47) [HTML](0) [PDF 1.48 M](400)
    摘要:
    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对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的中药处方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Modeler14.1平台,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崩漏的方剂42首,涉及中药64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10次的前11味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柴胡、白术、牡丹皮、川芎、茯苓、生地黄、香附、栀子;有强关联的5组核心药对组合分别为白芍与当归、白芍与柴胡、当归与柴胡、白芍与白术、当归与川芎。结果提示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时,注重采用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药以疏肝、养肝、柔肝,同时不忘行气活血、养阴生血。
    36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内外伤辨惑论》的组方用药规律
    张伟健,李勉力,陈新博,黄彦子,李海文,李京伟,康建媛,郭绍举
    2021, 38(2):420-425.
    [摘要](24) [HTML](0) [PDF 1.43 M](338)
    摘要: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方剂46首,涉及中药79味,其中白术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陈皮、炙甘草、人参、枳实、神曲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6对;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6首。分析结果提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以辛甘温类药物及归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善用风药,慎用苦寒;核心药物组合为补中益气汤和枳术丸的组成药物,强调“补其中,升其阳,泻阴火”的立法原则;根据内伤脾虚食滞、湿滞、气滞等不同的病理特点,常佐以行气消食、分消其湿或祛风胜湿之法。数据挖掘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李东垣的用药特色和学术思想,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系疾病提供参考。
    37  当归六黄汤加减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李静文,汪栋材,吴海滨,林基伟,宋晓容,程波敏
    2021, 38(2):426-436.
    [摘要](24) [HTML](0) [PDF 3.68 M](360)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当归六黄汤加减联合抗甲状腺药物(ATD)口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期刊论文检测系统(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当归六黄汤加减联合ATD(试验组)对比单用ATD(对照组)治疗甲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项RCTs,涉及病例19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归六黄汤加减联合ATD治疗甲亢的临床有效率[RR=1.21,95%CI(1.17,1.26)]优于单用ATD治疗,在改善血清学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SMD=-1.02,95%CI(-1.62,-0.41)]、游离甲状腺素(FT4)[SMD=-1.69,95%CI(-2.31,-1.07)]、促甲状腺激素(TSH)[SMD=2.28,95%CI(0.99,3.57)]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9,95%CI(0.19,0.43)]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联合ATD治疗甲亢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但因纳入文献质量偏低,仍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进一步验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