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程小平,李秀铭,魏华
    2021, 38(12):2547-2551.
    [摘要](24) [HTML](0) [PDF 1.38 M](539)
    摘要: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内在联系,为运用“祛湿法”和“三辨诊疗模式”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及中医体质量表原始分数据,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相关性。【结果】(1)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平和质患者21例(占14.3%),偏颇体质患者126例(占85.7%),平和质与偏颇体质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47 例)、气虚质(22 例)、湿热质(21例)、平和质(21例)。偏颇体质患者以兼夹体质多见,主要兼夹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兼湿热质(10例)、气虚质兼痰湿质(6 例)。(2)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 0.244、0.234、-0.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其中痰湿质、气虚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危险因素,平和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保护因素。
    2  肠癌罹患与运气禀赋相关性研究
    纪丽芝,蒋梅
    2021, 38(12):2552-2558.
    [摘要](20) [HTML](0) [PDF 1.42 M](327)
    摘要:
    【目的】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出生时的运气禀赋与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81例患者,包括331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和350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的出生日期等信息,将生日转换为相应的运气要素,并对各运气要素的五行特征进行记录,根据运气要素及五行特征划分人群,分析不同人群的出生运气及五行特征,进而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出生时的运气禀赋与患病的相关性。【结果】(1)卡方检验等结果显示,肠癌罹患与出生时的客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中运之气及五行特征频数分布无明显关联(P>0.05);结直肠癌患者出生日主气为太阳寒水的概率低于非癌症人群,出生日主气为少阳相火的概率高于非癌症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主气太阳寒水为参照时,生日主气为少阳相火或少阴君火者罹患肠癌的概率高于生日主气为太阳寒水者(P<0.05);以主气少阳相火为参照时,生日主气为太阳寒水者罹患肠癌的概率低于生日主气为少阳相火者(P<0.05);以主气少阴君火为参照时,生日主气为太阳寒水者罹患肠癌的概率低于生日主气为少阴君火者(P<0.05)。【结论】 出生时主气为太阳寒水可能是肠癌罹患的保护因素,而主气为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则可能是肠癌罹患的危险因素,据此可指导相应的摄生调养方法。
    3  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李薇,柯金菊,蔡浩斌,虢周科,
    2021, 38(12):2559-2565.
    [摘要](51) [HTML](0) [PDF 1.41 M](357)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失眠障碍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62例失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给予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健康状况量表(TCM-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最终每组各30例完成试验。(2)PSQI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失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障碍等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对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SAS和SDS评分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均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SAS和SDS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TCM-HSS评分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CM-HSS的精力、疼痛、饮食、大便、小便、睡眠、情绪和健康自我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仅大便、小便、睡眠和健康自我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对TCM-HSS的精力、疼痛、饮食、大便和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障碍均有明显效果,但临床状态医学理念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改善患者失眠状态、焦虑抑郁状态、中医状态方面有独特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刘桉君,陈会君
    2021, 38(12):2565-2571.
    [摘要](31) [HTML](0) [PDF 1.41 M](394)
    摘要:
    【目的】 观察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25/30)和90.00%(27/30),对照组分别为56.67%(17/30)和73.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 < 0.05),每次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 < 0.05),且治疗组对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 0.05),且治疗组对血清TG、TC、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对血清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情况,调节血脂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5  化痰熄风法对痰湿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王洪华,宁为民
    2021, 38(12):2571-2577.
    [摘要](31) [HTML](0) [PDF 1.41 M](407)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痰熄风法对痰湿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4例痰湿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急性期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恢复期按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给予药物二级预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痰熄风法(天麻健脑饮颗粒)治疗,疗程为 4 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和治疗4 周后中医证候积分、痰湿体质分值、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36例、试验组34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2)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5.00%(27/36),组间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 d和 4 周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和痰湿体质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在不同时段对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和痰湿体质分值的降低作用以及对MBI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化痰熄风法治疗痰湿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的痰湿体质,提示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通过体质干预可对疾病的转归产生深远影响。
    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郁火型消渴郁证的疗效观察
    王桂娟,刘福晓,龚丽,曾纪斌
    2021, 38(12):2577-2585.
    [摘要](26) [HTML](0) [PDF 1.43 M](402)
    摘要: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郁火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消渴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0例少阳郁火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消渴郁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抑郁改善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研究过程中,2组各有5例患者脱落,最终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2)抑郁改善疗效: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40.0%(12/3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证候疗效:治疗 12 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 43.3%(13/3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试验组的FPG、2hPG、HbA1c、FIns、HOMA-IR水平和对照组的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对FPG、2hPG、HbA1c、FIns、HOMA-IR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6)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对血清BDNF水平的提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患者的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MD评分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 = 0.685,P<0.01);血清BDNF分别与HAMD评分、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 = -0.790和r = -0.688,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郁火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消渴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水平有关。
    7  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袭肺型)的疗效观察
    吴华青,谭华儒
    2021, 38(12):2586-2591.
    [摘要](13) [HTML](0) [PDF 1.38 M](382)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感染后咳嗽寻找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拗汤合止嗽散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病情程度分级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各有5例脱落,最终实际完成66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经治疗7 d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81.82%(27/33),组间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对咳嗽症状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对病情程度分级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患者也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富马酸酮替芬片的基础上联合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袭肺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富马酸酮替芬片。
    8  祛瘀生新方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马慧洁,吴娜
    2021, 38(12):2592-2597.
    [摘要](20) [HTML](0) [PDF 1.42 M](383)
    摘要:
    【目的】 探讨祛瘀生新方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胃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生新方治疗,疗程为 4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功能指标[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1)研究期间,有5例患者脱落,最终共有1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为79例,研究组为 80 例。(2)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74/80),对照组为72.15%(57/79);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食少纳差等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IL-8、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的升高作用及对CD8+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祛瘀生新方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炎性反应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治疗。
    9  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阴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严安琪,赵冬
    2021, 38(12):2598-2602.
    [摘要](27) [HTML](0) [PDF 1.38 M](405)
    摘要:
    【目的】 观察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淋证)阴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尿路感染(淋证)阴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尿感宁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细胞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39/42),对照组为78.57%(33/4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西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 2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80.95%(34/4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西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尿白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尿白细胞数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柏地黄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淋证)阴虚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中成药尿感宁颗粒。
    10  中药腰突颗粒配合经皮全脊柱内镜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郭子宾,赖居易,何升华
    2021, 38(12):2603-2608.
    [摘要](16) [HTML](0) [PDF 2.66 M](369)
    摘要:
    【目的】 评估中药腰突颗粒配合经皮全脊柱内镜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42例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配合服用中药腰突颗粒3周。观察患者术前、术后7 d、21 d、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估腰突颗粒配合经皮全脊柱内镜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服用腰突颗粒,手术时间平均为(51.8 ± 1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0 ± 5.4)mL,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VAS评分情况:术后7 d、21 d、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73 ±0.41)分、(1.61 ± 0.54)分和(1.42 ± 0.35)分,均较术前的(8.18 ± 2.19)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JOA评分情况:术后 7 d、21 d、3 个月的 JOA 评分分别为(25.40 ± 7.38)分、(26.50 ± 8.27)分和(26.33 ± 7.72)分,均较术前的(9.51 ± 2.65)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疗效情况:术后 3 个月,42例患者中,优32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 腰突颗粒配合经皮全脊柱内镜治疗椎间盘源性马尾综合征疗效显著,表明结合正确的治疗策略能够较好地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11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徐强,,吴俊哲,池科德,黄森,张彬,
    2021, 38(12):2609-2613.
    [摘要](36) [HTML](0) [PDF 1.39 M](333)
    摘要: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按摩治疗,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7次,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5.0%(30/4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ROM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桂枝加葛根汤基础上联合棍点理筋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和提高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
    12  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李婷,陈文勇
    2021, 38(12):2614-2622.
    [摘要](8) [HTML](0) [PDF 1.44 M](359)
    摘要:
    【目的】 探讨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暴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暴聋患者,共642例(660耳)。其中,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543例(556耳)患者为路径组,未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99例(104耳)患者为非路径组。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不同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疗效及其整体疗效,观察听力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后干预天数及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整体疗效:路径组的总有效率为46.58%(259/556),非路径组为49.04%(51/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路径组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84/114)、35.48%(11/31)、40.74%(110/270)、38.30%(54/141),非路径组分别为56.25%(9/16)、75.00%(3/4)、42.00%(21/50)、52.94%(18/34);组间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路径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路径组,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非路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不同听力曲线分型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其中以低频下降型的疗效为最好,总有效率达71.54%(93/130);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听力损失增加,总有效率逐渐下降;不同发病年龄段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发病后干预时间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后干预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质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住院满意度,但在疗效上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13  傅山引火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巧玲,谭华儒
    2021, 38(12):2623-2628.
    [摘要](18) [HTML](0) [PDF 1.38 M](347)
    摘要:
    【目的】 探讨傅山引火汤加减治疗肾阳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肾阳亏虚型ROU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片联合维生素B2片治疗,试验组给予傅山引火汤加减治疗,疗程为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西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以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5 d后,试验组的西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34/35)、97.14%(34/35),对照组分别为65.71%(23/35)、71.43%(25/3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西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均溃疡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对平均溃疡期的缩短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指数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疼痛指数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对临床治愈及显效人群进行 3 个月随访,试验组的复发率为 18.54%(5/27),对照组为54.55%(6/11),组间比较,试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以及血、尿、大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应用傅山引火汤加减治疗肾阳亏虚型ROU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平均溃疡期,降低疼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其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维生素C片联合维生素B2片治疗的对照组。
    14  基于护场理论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对肛周蜂窝织炎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曹敏然,张书信,屈映,刘子号,姬慧茹
    2021, 38(12):2628-2633.
    [摘要](25) [HTML](0) [PDF 3.40 M](363)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护场理论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肛周蜂窝织炎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肛周蜂窝织炎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如意金黄散外敷护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外敷护场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肿、疼痛、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7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为66.67%(28/42),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红肿、疼痛、高热寒战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3、7 d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血清CRP、IL-6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护场理论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肛周蜂窝织炎疗效确切,可明显加快术后红肿硬结消散、疼痛消失和切口收口,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加快局部炎症消散,促进术后康复。
    15  揿针带针运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黄炳灿,刘通,李敏
    2021, 38(12):2634-2639.
    [摘要](26) [HTML](0) [PDF 1.40 M](359)
    摘要:
    【目的】 观察揿针带针运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揿针带针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不少于2 d,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2组各有2例患者脱落,最终各有37例患者完成试验。(2)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为81.08%(30/3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和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和ND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晕针、皮下血肿、断针等现象出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揿针带针运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功能和颈椎活动度。
    16  人迎穴贴敷联合针刺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柯金菊,虢周科,,李薇,林松俊,,孔繁鑫,
    2021, 38(12):2640-2646.
    [摘要](24) [HTML](0) [PDF 1.41 M](348)
    摘要:
    【目的】 观察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治疗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风池、人迎、血海、丰隆、足三里、太冲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善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颈动脉IMT改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3例,最终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60.00%(18/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颈动脉IMT改善疗效: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17/30),对照组为26.67%(8/30),组间比较,治疗组颈动脉IMT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颈动脉IM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通脉消斑膏贴敷人迎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痰瘀互结型颈动脉斑块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减少颈动脉IMT,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17  热敏灸辨证施护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和改善睡眠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张维维,周建会,邓丽丽
    2021, 38(12):2646-2651.
    [摘要](14) [HTML](0) [PDF 1.42 M](477)
    摘要:
    【目的】 观察热敏灸在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240例夜尿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126例和传统灸组114例,分别给予热敏灸和传统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夜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量、夜间多尿指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每晚睡眠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经治疗3个疗程(12周)后,热敏灸组的总有效率为84.13%(106/126),传统灸组为67.54%(77/114),组间比较,热敏灸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夜间排尿量、夜间排尿次数、夜间多尿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热敏灸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5 或 P<0.01)。(3)治疗后,2 组患者 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每晚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且热敏灸组在降低PSQI评分和延长每晚睡眠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灸组(P<0.01)。(4)研究过程中,2 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热敏灸能有效减少夜尿增多症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优于传统灸法,且安全性较高。
    18  赖氏引气归元针法辨治任脉偏歪
    杨羚,王继红,高一城,纪静芸,黄文婷,黄泽芳
    2021, 38(12):2652-2655.
    [摘要](24) [HTML](0) [PDF 1.33 M](554)
    摘要:
    任脉偏歪作为一种临床病理体征,其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其既往的文献及临床研究较少,临床对其运用也相对不足。笔者通过观察临床任脉偏歪的不同病理征象,并通过学习赖新生教授引气归元针法的具体实践过程,发现引气归元针法可提挈阴阳、辨治形气、调整虚实,对于具有任脉偏歪病理表现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19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张燕珍,梁超,鲍春龄,陈少萍,陈义坤
    2021, 38(12):2656-2662.
    [摘要](27) [HTML](0) [PDF 1.41 M](390)
    摘要: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4例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13)的变化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TIMP-1、MMP-13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TIMP-1、MMP-13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 组患者的 IL-18、IL-1β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IL-18、IL-1β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WOMAC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为90.32%(56/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6%(5/62),观察组为6.45%(4/6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20  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苏美意,范德辉,张振宁,袁智先,杨佳曼,毛志涛
    2021, 38(12):2663-2668.
    [摘要](39) [HTML](0) [PDF 1.42 M](410)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传统推拿疗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TH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TH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5%(1/20);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62.5%(5/8),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颈源性耳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21  经络辨证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卢仙球,翟栋,陈利芳,周睿
    2021, 38(12):2669-2674.
    [摘要](27) [HTML](0) [PDF 1.40 M](377)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乳癖消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络辨证针刺疗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3个月。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评分与乳房肿块硬度、范围及大小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7.10%(27/31),对照组为 57.58%(19/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乳房肿块的硬度、范围、大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肿块的硬度、范围、大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2组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2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络辨证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22  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黄逸,,李敏,袁星茹,赖青松
    2021, 38(12):2674-2680.
    [摘要](12) [HTML](0) [PDF 1.41 M](430)
    摘要:
    【目的】 观察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指数(NDSI)及生活质量指数(NDLQI)两个方面,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NDS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S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DLQ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LQI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S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NDLQI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NDLQI总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DLQI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73.33%(2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气归元针法联合电磁波治疗仪治疗肝胃不和型餐后不适综合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相关伴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饮食及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23  颊针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黄桂烂,林山珊,彭桂原,黄小安
    2021, 38(12):2681-2687.
    [摘要](21) [HTML](0) [PDF 5.93 M](365)
    摘要:
    【目的】 观察颊针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颊针治疗。连续治疗5个月。治疗5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Rosenbek渗入-误吸量表(PAS)及Yale咽部残留程度量表(YPR-S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 2 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00%(37/37),对照组为91.67%(33/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YPR-SR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YPR-SR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YPR-SR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率,疗效显著。
    24  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谭淑仪,李凯,,黄唯,,冯小聪,,罗秋兰,,陈海,
    2021, 38(12):2687-2693.
    [摘要](11) [HTML](0) [PDF 1.41 M](381)
    摘要:
    【目的】 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虚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雷针组、雷火灸组与针刺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雷火灸组给予雷火灸治疗,雷针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雷针组失访5例,雷火灸组失访5例,针刺组失访3例,最终雷针组25例、雷火灸组25例、针刺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的T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TN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RQL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雷针组总有效率为92.00%(23/25),雷火灸组总有效率为84.00%(21/25),针刺组为85.19%(23/27)。雷针组疗效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鼻部的过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25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余盼,唐纯志
    2021, 38(12):2694-2700.
    [摘要](40) [HTML](0) [PDF 2.32 M](433)
    摘要: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20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腧穴、归经、分布情况等进行频次分析,进一步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①最终纳入90篇文献,共涉及85个腧穴,累计出现频次为594次。②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腧穴依次为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太溪、足三里。③选穴以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腧穴最为常见。④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组常用关联组合,其中置信度最高组合为百会-风池、神庭,支持度最高组合为百会-神庭、百会-四神聪。⑤聚类分析总结出5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百会-命门-风府-大椎,本神-神庭,悬钟-足三里-神门-太溪-肾俞-丰隆,水沟-三阴交-内关,风池-四神聪-印堂-合谷-太冲。【结论】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时选穴以阳经和头颈部为主,注重局部与远道取穴相结合、补泻兼施,从而达到调补脾肾、化痰行瘀、醒脑开窍的作用。
    26  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赖青松,李敏,马俊业,刘希琳,郑侠海
    2021, 38(12):2701-2707.
    [摘要](26) [HTML](0) [PDF 1.79 M](37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累计样本量762例,其中治疗组385例,对照组3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4.57,95%CI[2.26,9.26],P<0.01);针灸联合中药口服在改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优于西药组(SMD=-3.64;95%CI[-5.04, -2.24],P<0.01);在改善 WOMAC 评分上,针灸联合中药口服组优于西药组(SMD=-11.56;95%CI[-17.09,-6.03],P<0.01);在提高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上,针灸联合中药口服组优于西药组(SMD=16.43;95%CI[9.01,23.85],P<0.01);针灸联合中药口服组治疗上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西药口服组(OR=0.30,95%CI[0.13,0.68],P<0.01)。【结论】 针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有效性和症状功能改善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鉴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少,质量较低,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7  小檗碱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炎症抑制作用
    窦芊,李赢,王园园,赵巍峰
    2021, 38(12):2708-2715.
    [摘要](36) [HTML](0) [PDF 7.91 M](341)
    摘要: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炎症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建立肝硬化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激活剂组、小檗碱组、激活剂+小檗碱组,每组10只。激活剂组给予SRI-011381 30 mg/kg灌胃,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200 mg/kg灌胃,激活剂+小檗碱组给予SRI-011381(30 mg/kg)合小檗碱(2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次日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程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肝脏组织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密度(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白蛋白(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 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激活剂组血清 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 水平及 α-SMA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激活剂组比较,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降低,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激活剂+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硬化组与激活剂组可见明显肝纤维化表现,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明显改善,激活剂+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有所改善,但不及小檗碱组。【结论】 小檗碱可抑制肝硬化大鼠炎性反应,促进肝脏胶原降解,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保护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28  基于Wnt/β-catenin大鼠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
    李伟艺,刘红松,高山瑛,苏志强
    2021, 38(12):2715-2722.
    [摘要](28) [HTML](0) [PDF 6.32 M](369)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Wnt-C59(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中药组、Wnt-C59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 AMI 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胸腔后缝合。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大鼠灌胃益气活血方药液6.48 g·kg-1·d-1,Wnt-C59组大鼠灌胃Wnt-C59 30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9% 氯化钠(NaCl)溶液20 mL·kg-1 ,共4周。给药结束后,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核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ax)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 Wnt3a、β-catenin 及 β-catenin 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出现明显心室扩张和重构,心肌组织排列紊乱、纤维化明显、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Bax mRNA表达水平上调,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血清心肌损伤因子含量显著升高,心肌组织Wnt3a、β-catenin、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Wnt-C59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心肌组织排列较为整齐,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Bax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表达水平增加,血清心肌损伤因子含量降低,心肌组织Wnt3a、β-catenin、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AMI大鼠心肌损伤。
    29  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夏士涛,王培宇,张开创,魏静
    2021, 38(12):2723-2729.
    [摘要](12) [HTML](0) [PDF 5.33 M](353)
    摘要:
    【目的】 探讨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血反复多次颅内灌注法建立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次日,阳性对照组灌胃126 mg/kg阿托伐他汀钙溶液,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5.44、30.88 mg/kg海风藤醇提物溶液,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观察脑血肿体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肿包膜新生血管数目,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脑血肿,血清IL-6、IL-8水平升高(P<0.05),血浆PT、FIB含量降低,TT含量升高(P<0.05),血肿包膜微血管密度(MVD)增多(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脑血肿体积减小(P<0.05),血清IL-6、IL-8水平降低(P<0.05),血浆PT、FIB含量升高,TT含量降低(P<0.05),血肿包膜MVD数目减少(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海风藤醇提物可缩小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体积,改善凝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30  大车前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梁霄,王盼,李涛,牛昭,陈婧
    2021, 38(12):2729-2736.
    [摘要](19) [HTML](0) [PDF 5.49 M](311)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车前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 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出生第2天给予单次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第12 ~ 16周,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对应灌胃大车前苷 10、20、40 mg·kg-1·d-1,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 25 mg·kg-1·d-1。给药结束后,进行血液和尿液生化检测,进行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Smad2、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含量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降低,尿液中尿蛋白(PRO)、潜血(BLO)和胆红素(BIL)含量均显著增加(均 P <0.01),肾组织可见明显纤维化改变,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降低,肾组织TGF-β的PI值显著升高,E-cadherin 和Smad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α-SMA、 TGF-β、 Smad2和Smad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车前苷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大车前苷低剂量组则改善不明显(P > 0.05)。【结论】 大车前苷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及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31  补肾解毒方对放射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余雷,杨云霜,曹慧敏,李延晖,邹梦颖,刘晓辰,张蓉
    2021, 38(12):2737-2741.
    [摘要](8) [HTML](0) [PDF 1.38 M](386)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解毒方对小鼠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射组、放射+中药组,每组24只。饲养3 d后开始给药,放射+中药组给予补肾解毒方汤剂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放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在实验开始后第11天,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均接受一次性4 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各组每日继续灌胃至实验结束,方法同前。共灌胃25 d。并于照射后第1、7、14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结果】 照射后第1天,单纯放射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IL-10水平组间无差异(P > 0.05),单纯放射组和放射+中药组白细胞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1),而放射+中药组白细胞水平高于单纯放射组(P < 0.01);照射后第7天,单纯放射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放射+中药组(均P < 0.01),放射+中药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单纯放射组和放射+中药组白细胞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1),而放射+中药组白细胞水平高于单纯放射组(P < 0.05);照射后第14天,单纯放射组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放射+中药组(均P < 0.01),IL-10水平组间无差异(P > 0.05),单纯放射组白细胞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1)。【结论】 补肾解毒方可通过下调血清IL-6水平,提升血清IL-10水平,并减轻放射所致的白细胞数减少,发挥抗炎抗损伤作用,提高放射后小鼠的免疫力。
    32  川芎内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肿瘤干细胞样特性
    董梁,张敬,缪柯
    2021, 38(12):2742-2750.
    [摘要](29) [HTML](0) [PDF 6.25 M](316)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内酯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体外研究:选择SW620和SW480 2种结肠癌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的川芎内酯处理细胞 24 h 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细胞活力。选择浓度为 0、25、50、100 μmol/L的川芎内酯处理SW620和SW480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及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按照试剂盒说明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显微镜观察SW620和SW480干细胞成球情况,采用Aldefluor分析法检测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干细胞标记物Nanog、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性别决定域Y蛋白2(SOX2)的表达。②体内研究:裸鼠皮下接种SW480细胞构建荷瘤模型,加药组给予川芎内酯5 mg/kg处理,每5 d检测瘤体积。30 d后,处死祼鼠取出肿瘤称质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21和SOX2的表达,按照试剂盒说明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DA和SOD含量。【结果】 与川芎内酯0 μmol/L组比较,川芎内酯50 μmol/L对SW620细胞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 0.05),川芎内酯25 μmol/L对SW480细胞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 0.05)。川芎内酯明显降低结肠癌细胞存活率(P < 0.05),增加细胞凋亡率(P < 0.05),上调p21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P < 0.05),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SOD的含量(P < 0.05),减少MDA的含量(P < 0.05),减小结肠癌细胞成球直径的大小(P < 0.05),降低ALDH活性及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P <0.05)。体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川芎内酯减小肿瘤体积(P < 0.05),增加肿瘤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目(P < 0.05),减少p21和SOX2阳性细胞数(P < 0.05),增加SOD的含量(P < 0.05),减少MDA的含量(P < 0.05)。【结论】 川芎内酯在体内、体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主要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破坏线粒体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特性阻止结肠癌发生转移。
    33  黄芪多糖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机制
    陈自泓,,黄可儿
    2021, 38(12):2750-2756.
    [摘要](15) [HTML](0) [PDF 13.54 M](368)
    摘要:
    【目的】 探讨半仿生提取的黄芪多糖对乙醇诱导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胃乃安组,黄芪多糖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给药,1次/d,连续2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按照 1.4 mL/只灌胃给予无水乙醇诱导急性胃黏膜损伤。1 h后处死大鼠,取胃进行胃黏膜损伤评分和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信号通路B细胞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黄芪多糖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胃黏膜的损伤分数和病理损伤评分(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低、高剂量组胃黏膜组织中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或P<0.01),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半仿生提取黄芪多糖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可通过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发挥作用。
    34  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研究
    王蕴涵,杜群,李燕舞,肖苏婷,乔杨
    2021, 38(12):2757-2764.
    [摘要](50) [HTML](0) [PDF 4.02 M](32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细胞实验的方法探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得大承气汤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 GeneCards、OMIM 数据库搜集急性肺损伤的疾病靶点,结合 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分析。选择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使用脂多糖(LPS)进行刺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各主要有效成分对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不同成分对预测靶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获得活性成分27个,主要成分为木犀草素、芦荟大黄素、柚皮素,药物靶点82个,获得疾病靶点2 801个,获得交集基因55个。PPI蛋白作用网络分析,核心蛋白涉及TP53、JUN、MYC等。GO富集到了1 957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P53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木犀草素、芦荟大黄素、柚皮素可下调P53蛋白表达,并抑制炎性刺激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结论】 大承气汤主要起效成分木犀草素、芦荟大黄素、柚皮素对于治疗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效果,且其主要作用靶点可能与P53相关。
    35  王文凤辨治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邓翠霞,指导:王文凤
    2021, 38(12):2765-2769.
    [摘要](34) [HTML](0) [PDF 1.37 M](336)
    摘要:
    总结王文凤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王文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以脾肾亏虚为其本,湿浊毒瘀内阻为其标,“气虚血瘀”贯穿慢性肾脏病始终;提出“攻补兼施,分期辨治,内外同治”的辨治思路。发病初期脾肾气虚为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可选肾康宁I方加减治疗。病变中期正气亏损渐甚,邪浊内壅渐重,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兼施为治疗原则,采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发病末期脾肾愈亏,而湿浊、毒邪、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治疗应以祛湿降浊、活血化瘀排毒为主,可选用肾衰降浊方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过程中,需注重固护脾肾,脾肾同治,重视“活血泻浊”。
    36  周洪彬基于“运脾转枢”法辨治非高血压性眩晕经验
    蔡小丽,陈荣明,邓钰敏,指导:周洪彬
    2021, 38(12):2770-2774.
    [摘要](23) [HTML](0) [PDF 1.37 M](396)
    摘要:
    总结周洪彬主任基于“运脾转枢”治疗非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周洪彬主任认为,风、火、痰、虚、瘀、食滞诸端皆可引起清窍失养,导致眩晕的发病,病机尤以脾失转枢为关键。临证可将非高血压性眩晕分为以下6型:脾虚生痰,肝风上扰;脾肾两虚,虚风上扰;心脾两虚,气血双亏;阳虚土衰,木乘风动;肾元虚衰,阴虚阳浮;寒遏经脉,营卫失调。治法以健脾守中、益气补肾、养肝熄风为要,使气血互化、精血同生,则风熄晕停。除外感风寒、营卫失调之眩晕,各型眩晕在未确认证型之前均可首选健脾守中之方药先行服用,再作后续调整。健脾守中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理中汤、平胃散及木香、砂仁、香附、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白术等。
    37  陈为辨证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经验
    孙思雨,指导:陈为
    2021, 38(12):2775-2779.
    [摘要](26) [HTML](0) [PDF 1.59 M](371)
    摘要:
    总结陈为教授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 陈为教授认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征,以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实证多归于肝风内动上扰清空、热毒炽盛、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痰瘀互结等;虚证则多涉及先后天精气不足、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辨证为痰瘀互结的患者,陈为教授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陈夏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中药制剂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8  唐雪春应用肺系培元固本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证经验
    孙志鹏,唐晓,王丽,张楠君,李仁杏,指导:唐雪春
    2021, 38(12):2779-2784.
    [摘要](17) [HTML](0) [PDF 1.39 M](395)
    摘要:
    唐雪春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提出“肺脾肾俱虚,气血痰交阻”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创立“补虚重肾,培元固本,化痰散瘀,平调气血”的治疗大法,在李老所创的治疗虚损性疾病的经验方培元固本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制定了肺系培元固本散。肺系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红参、西洋参、蛤蚧尾、三七、沉香组成,具有补肺健脾培元,化痰散瘀理气的功效;临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疗效稳定且服用方便。
    39  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现状与述评
    余锋,黄娜,卢建辉,信梦雪,洪永敦,刘南
    2021, 38(12):2785-2789.
    [摘要](31) [HTML](0) [PDF 1.38 M](328)
    摘要:
    综述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焦亡从而稳定AS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中医药干预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抑制炎性小体或 caspase-1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防治AS易损斑块新的干预靶点。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稳定AS及易损斑块的研究涉及中药单体如灯盏花乙素、二氢杨梅素、雷公藤红素、大黄素,单味中药如菝葜,以及中药复方化瘀祛痰方、清心解瘀方等;干预的靶细胞多为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涉及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炎性小体NLRP3、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18、蛋白质caspase-1等;干预机制可能与抑制以上分子标志物有关。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停留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层面,相关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今后有关中医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应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调控而非单纯抑制炎症小体与炎症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AS易损斑块的疗效提供思路。
    40  五运六气临床观察性研究中的研究要素设计的文献分析
    何敬爽,刘琴,老膺荣
    2021, 38(12):2790-2796.
    [摘要](30) [HTML](0) [PDF 1.61 M](379)
    摘要:
    【目的】 了解五运六气临床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要素的设计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科研设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PubMed以及Embase数据库中的关于五运六气临床观察性研究的文章,提取其研究要素并统计其频次。【结果】 最终获得五运六气临床观察性研究186篇。研究涉及疾病77种,研究时长最短不足1年,最长60年,仅有31篇(16.7%)对病例来源地区限定;运气交司日多选择大寒日或者立春日,且以大寒为交司日的文献(120 篇,占 86.3%) 显著多于立春日(19 篇,占13.7%);研究疾病发病日期和患者出生日期的运气特征的文献占比较多,分别为89篇(47.8%)、75篇(40.3%);单一运气因素中岁运太少的应用最多,有111篇(59.6%),其次是主气、司天之气、客气、在泉之气;对运气综合因素、运气病机的分析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目前五运六气临床观察性研究在研究要素设计上存在优化空间,进一步的研究应选择符合运气周期节律的研究时长、对病例来源地区进行限定、加强运气综合因素的分析研究,探索中医病证与运气病机的相关性。
    41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
    张艳,倪新强,李康健,许双虹,韩新民
    2021, 38(12):2797-2802.
    [摘要](26) [HTML](0) [PDF 1.39 M](342)
    摘要:
    【目的】 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 7 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42  中药院内制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况及改进思路探讨
    秦杰,郭春霞,郭子布,范晨,李伟锋,王智鸿,徐晶,赵汉青
    2021, 38(12):2802-2806.
    [摘要](32) [HTML](0) [PDF 1.36 M](376)
    摘要:
    用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中药院内制剂有透解祛瘟颗粒、清肺排毒合剂、银翘藿朴退热合剂、荆防藿朴解毒合剂、益气固卫合剂、麻杏清肺颗粒、肺炎清解颗粒等。 中药院内制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可适用于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人群等。为进一步提高中药院内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医疗机构今后应加大投入,从管理、临床、科研等多个环节着手,在剂型、给药途径、疗效及其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深入研究;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研发中药院内制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防疫形势。
    43  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思路探讨
    林颖,,莫秀梅,,李红毅,,张彩云,刘俊峰,,晏烽根,,叶思祺,,陈达灿,
    2021, 38(12):2807-2811.
    [摘要](29) [HTML](0) [PDF 1.36 M](382)
    摘要:
    探讨中医药诊治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思路。儿童及成人的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在基本病机上存在差异,儿童多为脾虚为本,心火为标,两者交互主导;成人病机复杂,以脾肾两虚为本,湿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且多见兼夹证。因患者年龄、病期及病程的不同,临床可见心火脾虚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瘀证等基本证型。辨治时需抓住脾虚和湿邪两大辨治要点,即主张治病求本从脾论治,兼顾他脏;湿邪为患需治湿邪,同调兼夹证。具体用药时,需注意培土祛湿药的运用,采用炒制的中药灵活调整药物性味,小儿用药当清和。中医药的介入在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论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或者延缓疾病复发,改变过敏进程,达到改善患者长远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44  苍耳草与苍耳子的研究进展
    盛天露,张祖良,陈冠宜,付璐鹭,许俊申,尚锐峰,刘峰,刘华
    2021, 38(12):2812-2816.
    [摘要](29) [HTML](0) [PDF 1.38 M](525)
    摘要:
    综述苍耳草与苍耳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等方面的异同点。苍耳草性微寒,味苦、辛,临床上主治慢性鼻炎、麻风、肠伤寒、皮肤癌、小儿腹泻等。苍耳子性温,味苦、甘、辛,临床上主治鼻渊、风寒头痛、湿疹、疥癣等,是治疗鼻渊的首选药。二者均含有脂肪酸、水溶性苷类、木脂素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黄酮、蒽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但在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苍耳草中白桦脂酸、苍耳亭、石竹烯、伞花烃、紫云英苷等含量高于苍耳子,但α-蒎烯、α-松油醇、绿原酸、原儿茶醛(酸)和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却明显低于苍耳子。苍耳草与苍耳子均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镇痛及抗氧化等药理活性,苍耳草还具有兴奋、抑制、利尿及电解质平衡等作用,苍耳子则还在降压、抗过敏、免疫调节、镇咳及对调节血管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对苍耳草及苍耳子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性物质和毒性机制两方面,以苍耳子的研究居多,苍耳草的毒理学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系统比较苍耳草与苍耳子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苍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5  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研究进展
    徐前,过伟峰
    2021, 38(12):2816-2820.
    [摘要](23) [HTML](0) [PDF 1.36 M](440)
    摘要:
    通窍活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脑外伤的经典方剂。近年来有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对脑外伤所致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均具有一定的疗效,通窍活血汤及其各组成药物具有拮抗神经元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痉挛、促进脑微循环等疗效机制。有关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的研究有望为拓展颅脑外伤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