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2(09):2183-2191.
摘要:
【目的】 探讨运脾润通方(由代赭石、生白术、白芍、桂枝、麦冬、当归、火麻仁、枳实、升麻、胡黄连等组成)治疗
脾虚型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排便情况及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8月~2024年8月于山西省中医院就诊的160例脾虚型F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各 8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脾润通方治疗,疗程均
为 1 个月。观察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排便情况[平均排便时间、自然完全排便次数(SCBM)、Bristol大便性状分
型量表(BSFS)评分]、胃肠功能指标[P物质(SP)、胃泌素(GAS)、胃动素(MLT)]、肠道菌群及5-HT信号通路[血清5-HT水平
和 5-羟色胺受体 3(5-HT3R)、5-羟色胺受体 4(5-HT4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 1个月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5.00%(76/80),对照组为 81.25%(65/80),组间比较(χ2检
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排便持续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
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积分及次症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排
便情况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平均排便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SCBM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BSFS得分均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胃肠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
2 组患儿的血清SP、GAS、M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肠道
菌群方面,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球菌、肠杆菌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且研究组对肠球菌、肠杆菌含量的降低幅度及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6)5-HT 信号通路方面,治疗后,2 组患儿的血清 5-HT 水平及 5-HT3R、5-HT4R 蛋白表达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和不良事
件,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异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运脾润通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型
FC患儿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排便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且安全性良好,其疗效机
制可能与激活5-HT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