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2卷第0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的病例回顾研究
    利漫,曾林生,莫之准,刘禹翔
    2025, 42(07):1553-1561.
    [摘要](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究深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开放初期,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 型分布及用药规律,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合理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 2022 年 12 月 15 日至2023年2月28日在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急诊内科门诊就诊的76例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慢性支气管 炎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处方的药物组成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深圳地区疫情开放初期新冠病毒感染合 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丰富对“新冠后遗症”“新冠后综合征”“长新冠”“感染后咳嗽”及“慢 性咳嗽”的认识,并为新冠后急慢性咳嗽、长新冠综合征及新发突发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结果】 本研究取得完整病历76例,共计63个中药复方,合计使用中药140味。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医证型方面,痰浊阻肺 证为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痰热郁肺证和肺气亏虚证。在中药的使用情况方面,中药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 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肺、脾、胃、肝经为主;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共25味,主要有甘草、麻黄、薏苡仁、茯 苓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有甘草-麻黄、射干-麻黄、甘草-茯苓、茯苓-薏苡仁等;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高 频使用药物归为4大类。【结论】 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深圳地区疫情开放初期,新冠病毒感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证 候复杂多样、病邪性质多涉及痰浊、痰热等,治疗原则主要涉及宣肺降逆、化痰祛湿、清利湿热等,用药主要以三拗汤、 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苏黄止咳汤等基础方,随症加减。
    2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侵袭性肺曲霉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谢燕小,宋栋,谢林,蒋紫云,连乐燊,钱旭胜
    2025, 42(07):1562-1568.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索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 2019 年 8 月~ 2024 年 8 月诊治的 232例 I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等,制订 IPA的中医证候采集表,采用因 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实际,探索 IPA 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232例 IPA 患者中,排除出现频率小于 5% 的中医证候因子后,共得到 42个中医证候因子,最常见的中医症状为咳嗽频作、喘息、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稠或脓痰、 胸满闷塞等,出现频率均在 65% 以上。 结合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IPA 的常见中医证型有痰热壅肺证(29.74%)、 痰湿蕴肺证(20.26%)、气阴两虚证(23.28%)、肺肾气虚证(15.09%)、虚火灼肺证(11.64%),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关。【结论】 临床上IPA以痰热壅肺证最为常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征象,在治疗上应以清 热化痰为主,随证兼用燥湿化痰、益气养阴、补肺益肾、滋阴降火之法。
    3  Ⅱ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喻蓉,黄汉超,邓欢,丁文莉,曾艳平
    2025, 42(07):1568-1573.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简称 2 型 CRS)患者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 116 例 2 型 CRS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统计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并分析相关证素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高血压、糖 尿病以及贫血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证素分布方面:116 例 2 型 CRS 患者中,涉及的主要病位证素有心 96 例 (82.76%)、肺 89 例(76.72%)、肾 81 例(69.83%)、脾 71 例(61.21%)、肝 25 例(21.56%);主要病性证素有气虚 113 例 (97.41%)、血虚 96 例(82.76%)、阳虚 95 例(81.89%)、痰 94 例(81.03%)、阴虚 90 例(77.59%)、湿 61 例(52.59%)、水停 55 例(47.41%)、血瘀47例(40.52%)。(2)年龄分布方面:116例2型CRS患者大部分集中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小 于 60 岁 4 例(3.45%),61 ~ 70 岁 10 例(8.62%),71 ~ 80 岁 28 例(24.14%),81 ~ 90 岁 64 例(55.17%),大于 90 岁 10 例 (8.62%)。(3)性别分布方面:男性46例(39.66%),女性70例(60.34%),女性多于男性。(4)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面: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CRS患者的血虚证素与饮酒、高血压和贫血呈正相关(P<0.05或P<0.01);阳虚证素与贫 血呈正相关(P<0.05);阴虚证素与吸烟、糖尿病呈正相关(P<0.05);湿证素与吸烟、贫血呈正相关(P<0.01);水停证素 与性别、蛋白异常呈正相关(P<0.05或 P<0.01);血瘀证素与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 CRS的病位在心,涉 及五脏,与肺、肾关系密切,总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以痰、血瘀为标。在2型CRS患者中,男性更 容易出现水停证,吸烟者更容易出现阴虚和湿证,饮酒者更容易出现血虚,患有高血压病者更容易出现血虚及血瘀,患有 糖尿病者更容易出现阴虚,贫血者更容易出现血虚、阳虚、湿证,蛋白异常者更容易出现水停证。
    4  岭南地区骨质疏松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李欢,颜文定,田天照,王金媛,梁浩东
    2025, 42(07):1574-1582.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就诊的 13例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 13例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2 组患者的粪便样本,检测前对2 组样本进行基线比较。样本提取DNA后,对测序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OTU聚类、物 种注释以及物种群落组成分析,然后以Alpha与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以LEfSe分析筛选群落关键物种。【结果】 2组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种群落分析发现,2 组样本在不同层次的丰度前 15 位的菌群种类无明显差异,但是菌群结构存在差异。Alpha 多样性分析中,Simpson 指数在 2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hao 1、ACE 、richness及coverage指数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指数中,多元响 应置换分析(MRPP)提示2组间的群落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坐标分析(PCoA)提示2组样品的物种组成结构分 布存在差异;线性判别分析(LEfSe )发现,Lachnospiraceae与Lachnospirales等14种菌群在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呈显 著高丰度,Anaeromassilibacillus 与 Desulfovibrio等 5种菌群在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呈显著低丰度。【结论】 岭南地区 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优势菌方面存在差异,临床上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5  基于运气理论探讨广州市2012~2023年登革热发病规律
    吴思琪,邓洁宜,王文怡,晋语嫣,赵弘睿,李芳
    2025, 42(07):1582-1588.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运气理论分析广州市登革热的发病规律。【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2年1月21日至2024年1月19日的登革热 发病资料,根据主气、客气、司天之气、客主加临以及气运异化的关系分析登革热的发病情况。【结果】 广州市登革热发病 时间集中在每年主气五之气时段;客气以少阳相火时段发病例数最多;当少阴君火司天时,登革热发病例数最多;在客主 加临中,客气克主气时登革热发病数最多;客气克主气关系中,客气少阳相火加临主气阳明燥金时病例数最多;气运异化 关系下登革热的暴发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 2012~2024年的 12年间广州市登革热存在 4~5年的周期,并且常连续 2年暴发流行;广州市登革热的发病与五运六气中“湿”“热”因素相关,而与气运异化关系不大。
    6  补阳还五汤联合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氧代谢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厉郡华,张翊,夏永梅,刘磊
    2025, 42(07):1589-1596.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氧代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年 10月~ 2024年10月在日照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和联合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 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氧化应激反应、神经功能、血小 板功能、脑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突发眩晕、半身不遂、气短乏力、 面色苍白暗淡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氧化应激反应方面,治 疗后,2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氧化修饰 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血清 GSH-Px、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及 对血清ox-LDL、MDA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血小板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和血小板黏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对照组(P<0.01)。(4)脑氧代谢方面,治疗后, 2 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CaO2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脑氧摄取率(ERO2 )、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均较治疗 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CaO2的升高幅度及对ERO2、D(a-jv)O2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神经功能 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脑源性神 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对 NIHSS评分和血清 NSE水平的降 低幅度及对血清 BDNF、NGF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补 阳还五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改善脑氧代谢和神经功能异常情况,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治 疗效果较显著。
    7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宁心解郁电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王佩,李警卓,袁捷,雷亚玲,温上彬
    2025, 42(07):1596-1602.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宁心解郁电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到2023年10月陕西省中医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明确诊断为PS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 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草酸 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宁心解郁电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 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24)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以及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指标包括血清去甲肾上腺 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24评 分和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均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E、DA、5-HT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 NE、DA、5-HT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TNF-α和 IL-6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 TNF-α和 IL-6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56/60),对照组为 76.67% (46/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宁心解郁电针法能有效改善 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灌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8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患者出血转化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陈豪选,林浩,招远祺,赵敏
    2025, 42(07):1603-1610.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后24 h之内,使用具有破血逐瘀作用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 出血转化(H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行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 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的 204 例 AIS 患者,并根据在 24 h 之内是否接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分为疏血通组 57例和非疏血通组147例。疏血通组为血管再通后24 h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非疏血通组为血管再通后24 h内未使用疏血通 注射液。以HT发生率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使用与HT的关系,结果以比值比(OR)和95% 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1)疏血通组 HT 6 例(10.53%),非疏血通组 33 例(22.45%),疏血通组的 HT 发生率较非疏血通 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2)相比非疏血通组,疏血通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WBC)、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更低,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OPT)更长,静脉溶栓比例更多, 既往抗凝药物服用比例更少(P<0.05)。(3)根据血管再通后是否发生 HT,进一步将患者分为 HT 组 39 例(19.12%)和非 HT 组 165 例(80.88%),HT组共6例(15.38%)使用疏血通注射液,非HT组共51例(30.91%)使用疏血通注射液,HT组使用疏血 通注射液的比例低于非 HT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HT 组静脉溶栓 4 例(10.26%),非 HT 组静脉溶栓 53 例 (32.12%),HT组的静脉溶栓比例较非HT组低(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模型1)提示,24 h内没有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 者发生HT是24 h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者的2.46倍[95%CI(0.970~6.239),P = 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模型2) 表明,调整HT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静脉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心房颤动、既往抗聚/抗凝用药史、 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糖尿病、24 h抗聚、24 h抗凝后,24 h内没有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者发生HT的风险是24 h 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者的 3.17倍 [95%CI(1.061~9.456),P = 0.039]。【结论】 在接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的患 者中,24 h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AIS患者并不会增加HT的发生风险。
    9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
    孟倩,陈小惠,彭锐,吴坤生,孔婉文,周桂庭,刘培健
    2025, 42(07):1611-1620.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评估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胸痛中心 收治的92例气滞血瘀型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PCI术 中冠脉内负荷量联合术后静脉微泵静推替罗非班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 者治疗前或术后即刻与治疗 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及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者的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 cTnI)等心肌酶谱的峰值,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 心电图 ST段回落值(STR)改善疗效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共有 3例患者脱落, 最终共有 89 例纳入疗效分析,其中对照组 44 例,试验组 45 例。(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 4 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5.56%(43/45),对照组为 79.55%(35/44),组间比较(χ2检验),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心电 图STR改善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5.00%(33/44),组间比较(χ2 检验),试 验组的心电图 STR 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 CRP 和 BNP 水平方面,治疗 4 周后,2 组患者的血清 CRP、 BNP水平均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CRP、BNP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心 肌坏死标志物方面,试验组的CK-MB、cTnI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心功能参数方面, 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LVEF和CO均较术后即刻明显改善(P<0.05),LVEDD较术后即刻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的 LVEF、CO、LVEDD 较术后即刻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 LVEF 和 CO 的改善 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情志抑郁、 胸胁胀满、面色晦暗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方面,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9)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对照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13.64%(6/44),试验组为 6.67%(3/45),组间比较 (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罗非班在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中医证候、 ST段抬高情况、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10  电针任督脉经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张雯舒,王宇,吴玉丽,欧晓凤,徐芬,孙明英
    2025, 42(07):1621-1628.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任督脉经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 2020年 12月至 2023年 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 120例明确诊断为 AIS合并吞 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任督脉经穴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 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舌骨喉活动度、 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指标、中文版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的变化情 况。并评价 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00%(57/60),对照组为 76.67%(46/60),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 且观察组在改善SSA评分、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甲状软骨 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 移、舌骨上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 的大脑动脉最大峰值(Vs)、血流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大脑动脉 Vs、 Vm、RI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 ED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 察组在改善 EDQoL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67%(1/60), 对照组为11.6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任督脉经穴 治疗AIS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舌骨喉活动度及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降低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
    11  近十年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陈柯竹,刘通,麦韵怡,刘培煜,范颖洁,王俊华
    2025, 42(07):1628-1636.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 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 (WOS)等5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卒中后SH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对其 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 226篇中文文献、20篇英文文献,中英文文献量均在2021年达到峰值; 发文量前3位的机构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 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宋丰军,中心性最高的作者是裴建;该领域最常用的 5个关键词分别是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针刺、针 灸、康复训练。前沿话题为: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关节活动度。【结论】 针灸治疗卒中后 SHS的临床研究具有很大的 发展潜力,应加强跨国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深入探讨治疗机制,研究者们可继续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证据质量。
    12  补肾强骨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肾虚血瘀型患者Pref-1、BMP-2、IL-6及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赖智君,刘利涛,李志敏,林慧,倪湘
    2025, 42(07):1637-1645.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强骨方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肾虚血瘀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腰椎功能 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在海口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62例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 骨折的肾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术和术后镇痛、预防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后给予阿法骨化醇片+碳酸钙 D3片抗骨质疏松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补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 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 Cobb 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ODI)、中医证候总积分、骨密度值和血清前脂肪因子1(Pref-1)、血栓素B2(TXB2)、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 前列腺素E2(PG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以及相关性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 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76/81),对照组为83.95%(68/81),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8.134,P<0.05)。(2)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Cobb角、ODI评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 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6周、12周后,2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 治疗 6 周和 12 周后对骨密度值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 2 周后,2 组患者的血清 TXB2、COX-2、 Pref-1、PGE2、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 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 TXB2、 COX-2、Pref-1、PGE2、IL-6 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对血清 BMP-2 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 12 周 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的血清 LH、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上述各项性激素指标的 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肾虚血瘀型患者而言,联合补肾强骨 方治疗更有助于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促进骨折端修复,改善腰椎功能,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疗效。
    13  四妙散加减方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免疫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朱俊霞,赵春景,宫喜双,王乃平
    2025, 42(07):1645-1651.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究四妙散加减方联合甲硝唑片治疗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免疫、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即东莞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四妙散加减方联合甲硝唑片治疗, 疗程为 7 d。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症因子[包括 C反应蛋白(CRP)、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GSH-Px)]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7 d 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7.50%(31/40),组间比较(χ2 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的白带增多或减少、白带异味、外阴瘙痒、阴道疼痛、阴道黏膜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间 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3)免疫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 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氧化应激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 SOD、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对血清SOD、GSH-Px水平 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 MDA 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安全性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5.00%(2/40),对照组为15.00%(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妙散加减方联合甲硝唑片治疗细 菌性阴道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在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均有显著作用,并具有较 高的安全性。
    14  助孕养膜方联合来曲唑对肾虚血瘀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方紫薇,岑燕彤,谷风
    2025, 42(07):1652-1657.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评估助孕养膜方(由山药、山茱萸、肉桂、菟丝子、川芎、当归、枸杞子、熟地黄、黄精、阿胶、覆盆子等组 成)联合来曲唑对肾虚血瘀型卵泡发育不良(FM)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清远市中 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肾虚血瘀型FM不孕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助孕养膜方联合来曲唑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卵前卵 泡最大直径及血清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1)性 激素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E2、LH、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排卵前卵泡最大直径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卵泡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妊娠率方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 妊娠率为40.00%(1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孕养膜方联 合来曲唑对肾虚血瘀型FM不孕症患者的卵泡发育和血清E2、LH、FSH水平的改善以及妊娠率的提高均有较好疗效。
    15  参苓胃消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及对反流情况和胃激素的影响
    尹雪,巩祥胜,韩鹏
    2025, 42(07):1657-1664.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参苓胃消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反流情况和胃激素的影响。 【方法】 将2021年9月~2024年6月期间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反流性咽喉炎脾虚气滞证患者,按随 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胃消胶囊联合奥 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反流情况[反流症状指数(RSI)、反流体 征评分(RFS)]、胃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72/80),对照组为76.25%(61/80),组 间比较(χ2 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咽喉疼痛、嗳气、纳差 厌食、胸骨后胃脘部灼热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反流情况 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 RSI、RF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胃激素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GAS、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胃蛋白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对GAS、MTL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胃蛋白酶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方 面,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8周后又较治疗4周后升高(P<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6)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7.50%(6/80),对照组为13.75%(11/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反流性咽喉炎脾虚气滞证 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反流症状,安全性较 高,疗效较显著。
    16  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崔明霞,段颖,树玲博,张阳,刘晓哲
    2025, 42(07):1664-1672.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核转录因子 κB(NF-κB)信号通 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阴虚血瘀型DR患者100例(200眼),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100眼)。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卵磷 脂络合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 3个月。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1 个月和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NF-κB p65、κB抑制性蛋白激酶(IkK)、抑制因子κB(IkB)]、新 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相关疗效性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视野灰度值、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 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44/50),对照 组为 70.00%(35/5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 1 个月和 3 个月后,2 组患者的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 疗 1 个月和 3个月后对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NF-κB 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方面,治疗 1个月和 3个月后,2组患者的 NF-κB p65、IkK 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kB 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对NF-κB p65、IkK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IkB 蛋白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方面,治疗 1 个月和 3 个月后,2 组患者的 FGF21、Ang2、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 1 个月和 3 个月后对 FGF21、Ang2、VEGF 水平的降 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相关疗效性指标方面,治疗 1 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HbA1c、FBG、HOMAIR、视野灰度值、BCVA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对HbA1c、FBG、HOMA-IR、视野 灰度值、BCVA 值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1/50), 对照组为 8.00%(4/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引火归元化瘀方能有效改善阴虚血瘀型DR 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从而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17  健脾祛湿法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脂溢性脱发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熊艺,何翔,王东明,耿兰馨
    2025, 42(07):1673-1680.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祛湿法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脾虚湿蕴型脂溢性脱发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服用非那雄胺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法联 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脱发数量评分和临床症状(包括头发油腻、瘙 痒、鳞屑、新发生长情况)评分以及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 %(49/52),对照组为73.08 %(38/52),组间比较(χ2 检 验),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血清激素水平方面,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对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对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升高作 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脱发数量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脱发数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 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头发油腻、瘙痒、鳞屑、新发生长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方面,治 疗后,2 组患者的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发数、直立再生毛发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毳毛数、单一毛囊单位数、 褐色毛周征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试验组对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6)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健脾祛湿法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脾 虚湿蕴型脂溢性脱发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清激素水平,促进毛发新生,减轻头发油腻、头皮瘙痒等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18  林氏挤压调整手法的动力学参数特征测定与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崔文仲,李远明,何燕荣,黄彦斌,吴山,范志勇,潘柄丞
    2025, 42(07):1680-1686.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采集林氏挤压调整手法的动力学参数值,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期制定相应合理的挤压调整手法的规范 化操作方案,指导该手法的临床教学。【方法】 选择10名年龄为20 ~ 30岁,在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实习或进修的健康男性, 通过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采集操作者在运用林氏挤压调整手法时的相关力学参数,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构建时间-力 学曲线数学模型。【结果】(1)林氏挤压调整手法预加载力平均值为(279.45 ± 19.36)N;持续时间平均值为(0.98 ± 0.03)s;谷 值平均值为(137.45 ± 3.59)N;最大冲击力平均值为(495.56 ± 7.33)N;冲击时间平均值为(0.15 ± 0.01)s;冲击速度平均 值为(3 183.96 ± 94.76)N/s;冲量平均值为(57.16 ± 1.82)N/s。(2)冲击力拟合函数上升和下降的斜率的绝对值都较大,且上升 的斜率远大于下降的斜率绝对值,说明林氏挤压调整手法的发力关键为快速短促的发力和收力。(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 示,不同受试者的力学参数值预加载力、持续时间、谷值、按压最大冲击力和冲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受试者的力学参数值分析表明,林氏正骨推拿操作熟练者在进行挤压调整手法操作时,其力学参数维持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该研究从数字化角度初步分析了林氏正骨手法“骨错缝,筋出槽”的手法力作用特点,为林氏手 法的操作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指标。
    19  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观察
    张健,林椠,刘婷婷,王明星,张晓燕,邢秀玲
    2025, 42(07):1687-1692.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到2022年 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明确诊断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每组各 10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升阳举陷针刺法治 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间距和腹围指标的变化情况,以 及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直肌分离间距、腹围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直肌 分离间距和腹围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 肌力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背痛 VAS评分与 SF-36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腰背痛 VAS评分与 SF-36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96/100),对照组为80.00%(80/100)。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升阳举陷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有 利于促进患者腹直肌的恢复,提高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20  基于“枢机”理论运用毫火针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陈炫伶,叶小琳,谢芊,罗树雄,薛爱国,宋庆
    2025, 42(07):1693-1699.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枢机”理论运用毫火针针刺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64例明确诊断为颈肩MP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毫火针治疗。1 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治疗 2 周后,评价 2 组临床疗效,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 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 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SF-MPQ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F-MPQ评分方面明显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D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DI评分方 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 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88%(31/32),对照组为 84.38%(27/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枢机”理论运用毫火针针刺激痛点治 疗颈肩肌MP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肩颈软组织损伤情况,并提高患者的颈肩活动度,疗效显著。
    21  基于黄元御脏腑气机升降理论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黄瑞聪,李美红,郑佳,欧小婷,陈晓瑜
    2025, 42(07):1700-1705.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黄元御的“中气升降,和合四维”脏腑气机升降理论,以“脏病取原,腑疾用合”为选穴原则,观察针 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收治的60例明确诊断为心胆气 虚型慢性失眠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SQI评分 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与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 察组在改善HAMA与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 对照组为70.00%(21/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应用针刺疗 法治疗慢性失眠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的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22  升清降浊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张隆林,谭凤芝,余敏,杜曜宇,罗翱,刘逸豪
    2025, 42(07):1706-1713.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清浊相干”理论的升清降浊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肾病(GN)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17例明确诊断为GN的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西药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对照 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升清降浊针法治疗,3组均治疗 4周。 治疗1个月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 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24 h 尿蛋白定量(24 h-UTP)、 胱抑素C(CysC)含量的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1)西药组总有效率 为 71.79%(28/39),对照组为 84.62%(33/39),观察组为 92.31%(36/3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疗效稍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ESR、CRP、 UA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ESR、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同时在改善U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 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改善UA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在改善 ESR、CRP、UA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 Scr、BUN、eGFR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cr、eGFR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 组在改善 Scr、eGFR水平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改善 BUN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者的β2-MG、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的 24h-UTP 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 24h-UTP 水平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改善24h-UTP、β2-MG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同时在改善Cys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 CysC 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改善 24h-UTP、 β2-MG、CysC水平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明 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改善中 医证候积分方面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清浊相干”理论的升清降浊针法治疗湿热蕴 结型痛风性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有效控制炎症,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
    23  杨骏精细化点灸治疗痞满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
    李美薇,郑紧紧,王鑫,安玮,高晨辉,梅岚,张庆萍,杨骏
    2025, 42(07):1713-1718.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该文系统总结了全国名中医杨骏教授运用精细化点灸治疗痞满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经验。杨骏教授基于多 年临床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点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体系。该体系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痞满证候的精细化辨识, 重点把握腹胀与纳差的权重关系。其治疗特色主要体现在确立“调神为先、形神并调”的治疗原则,结合个体化灸量调控, 运用独特的精细化点灸手法。通过优化针灸治疗各个环节的配置,实现了治疗效应的最大化,为痞满型FD的灸疗提供了新 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方案。
    2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
    闫梦茹,杨小雪,胡雪淇,王红丽,林思聪,黄浩民,楚淑芳
    2025, 42(07):1719-1725.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DCAN的 相关文献,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为自数据库建库起至 2024年 4月,对涉及腧穴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 分析,并对经络和腧穴的选用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获得27篇文献,涉及18个腧穴。高频腧穴排前10位的分别为内 关、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太溪、灵台、神道、肾俞。经络的选取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 特定穴的使用以背俞穴和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了以心俞、内关、脾俞、足三里为基础的核心穴位组 合。【结论】 针刺治疗DCAN的核心穴位组合为心俞、内关、脾俞、足三里。
    25  电针“肾俞”“会阳”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排尿功能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袁梦玮,高参,崔红梅,赵新
    2025, 42(07):1726-1732.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 组(电针肾俞、会阳穴),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他2组大鼠构建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分组处理后,对大鼠进行喷嚏试验、 尿动力学指标检测、膀胱内压测定,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氧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 测尿道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尿道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2、Smad3、 Smad7、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喷嚏试验阳性大鼠只数、排尿量、残 余尿量,血清中LDH、CK含量及尿道组织中Smad2、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尿动力指标最大膀胱容量(MBC)、漏尿 点压力(LPP)、腹压漏尿点压(ALPP)、排尿效率及尿道组织中TGF-β1、Smad7、ColⅠ、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喷嚏试验阳性大鼠只数、排尿量、残余尿量,血清中LDH、CK含量及尿 道组织中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尿动力指标MBC、LPP、ALPP、排尿效率及尿道组织中TGF-β1、Smad7、Col Ⅰ、 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激活 TGF-β1/Smad通路促进盆底胶原 蛋白合成,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大鼠尿道损伤,从而改善排尿功能障碍。
    2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芍药散“异病同治”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侯婷婷,刘雁峰,李影,郑志博
    2025, 42(07):1733-1743.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腺肌病(AM)、子 宫内膜异位症(EMs)、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TCMSP及 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检索当归 芍药散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并获取靶点,通过 DrugBank、OMIM、GeneCards及 DisGeNET 数据库收集 AM、EMs、SPID相关 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分析软件构建韦恩图,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 分-共有靶点”网络。利用 STRING 及 Cytoscape 3.7.2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并结合 BioGPS获取关键 靶标的组织定位,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 出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 39个,潜在作用靶点 529个,与 3种疾病的共有靶点 60个。对共有靶点富集分析发现,当归芍药散 治疗AM、EMs及SPID的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 对接结果表明,药物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与核心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稳定的构象。【结论】 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腺肌病、子宫 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涉及(+)-儿茶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多种化合物,通过多脏器作用于 TNF、EGFR、 PTGS2、HIF1A 等关键靶点,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血管生成、细胞信号传导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 3 种疾病 “异病同治”作用。
    27  肾病Ⅰ号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及FAK-Ras-MAPK通路的影响
    吴芊葭,程锦国,林崇泽,杨扬
    2025, 42(07):1744-1749.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病Ⅰ号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连续腺嘌呤灌胃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 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病Ⅰ号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组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苏木精- 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胶原蛋白Ⅳ(Col-Ⅳ) 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黏着斑激酶(FAK)、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蛋白表达,采用体外实验验证肾 病Ⅰ号方对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大,肾组织Col-Ⅳ及FAK、 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病Ⅰ号方低、高剂量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 缩小,肾组织Col-Ⅳ及FAK、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更显著。体 外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细胞FAK、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肾病Ⅰ号方 可有效改善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K-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28  定坤丹通过microRNA-30d-5p靶向调节Smad2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陈兰,颜晓静,廉源沛,朱力,周世康,王地均,蔡佳丽,尹春燕,曹吉
    2025, 42(07):1750-1756.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 microRNA-30d-5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颗粒细胞(GCs)的影响,探讨定坤丹治疗 PCOS的 作用机制。【方法】 以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PCOS大鼠模型,体外培养正常大鼠GCs与PCOS大鼠GCs。将GCs分为空白组, 模型组及定坤丹低、高剂量组,分组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GCs的存活率,细胞流式术 分析 GCs 凋亡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 GCs 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2、Smad3 及 microRNA- 30d-5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Cs中TGF-β1、Smad2及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Cs存活率 显著下降,GCs 凋亡率,TGF-β1、Smad2 及 Smad3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croRNA-30d-5p 的表达水平显著下 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定坤丹低、高剂量组GCs存活率上升,GCs凋亡率显著下降,TGF-β1、 Smad2及Smad3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icroRNA-30d-5p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定坤丹通过microRNA-30d-5p靶向调节Smad2促进GCs增殖,可能起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 的作用。
    29  黄芪建中汤抑制IRF8/IFN-γ信号通路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
    郁丽洁,刘涛,沈中卫,张碧文,王可
    2025, 42(07):1757-1764.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Hp感染诱导的 Wistar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阿 莫西林+克拉霉素+ 胶体果胶秘胶囊),每组8只。另设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 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18(IL-18)、肿瘤坏死因 子α(TNF-α)、趋化因子1(CXCL1)、趋化因子9(CXCL9)等炎症因子及胃泌素17(G-17)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黏 膜组织中干扰素调节因子 8(IRF8)/干扰素 γ(IFN-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IRF8、IFN-γ、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 3(Ifit3)、 尿苷磷酸化酶(Up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明显,血清中 IL-1β、IL-18、 TNF-α、CXCL1、CXCL9水平显著升高,G-17显著降低,胃黏膜组织中IRF8、IFN-γ、Ifit3、Up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建中汤中、高剂量组及四联疗法组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血 清中 IL-1β、IL-18、TNF-α、CXCL1、CXCL9水平显著降低,G-17显著升高,胃黏膜组织中的 IRF8、IFN-γ、Ifit3、Upp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效应优于低、中剂量组。【结论】 黄芪 建中汤可通过抑制IRF8/IFN-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p感染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
    30  金花葵果实不同组群抗糖尿病作用
    潘永晨,陈丽萍,林少丹,熊秀比,李光盈,吴杰伟,袁捷
    2025, 42(07):1765-1772.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观察金花葵果实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T2D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阳性药物组、金花葵果实总提取组(简称“总提取组”)、金花葵果实水部位组(简称“水部位组”)、金花葵果实乙酸乙酯组 (简称“乙酸乙酯组”),每组10只。给药治疗4周。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治疗过程中体质量、空腹血糖(FBG)水平以及治疗后 小鼠口服糖耐性(OGTT)、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组的抗 糖尿病疗效,并通过小鼠肝脏指数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小鼠肝脏组织状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水部位组、总 提取组T2DM小鼠在治疗过程中精神状态、摄食量、体质量、排泄等一般生理状态有效改善,FBG上升趋势被有效抑制,治 疗结束后小鼠 OGTT、FINS、AUC、HOMA-IR 水平及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 P<0.01),肝脏组织状态好转。通道蛋 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水部位组小鼠肝组织蛋白激酶B(AKT)、磷酸肌醇3肌酶(PI3K)磷酸化程度显著上调(P<0.05), 阳性药物组、总提取组、水部位组小鼠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金花葵 果实水部位可以有效改善 T2DM 小鼠的“三多一少”、糖代谢异常等现象,并对 T2DM 所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通道表达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含量有关。
    31  国医大师林毅“六郁治乳”理论在早期乳腺癌分期辨证中的应用
    苏楠川,王桂彬,徐飚,司徒红林,宋雪,指导:林毅
    2025, 42(07):1773-1778.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国医大师林毅在总结历代医家的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六郁治乳”理论。其 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六郁有关,治疗应从六郁而治,即从气郁、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火郁入手辨治乳腺病。乳腺 癌的发生、发展与内环境失衡、六郁内生密切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点病种之一。国医大师林毅提出,早期乳腺癌应 进行分期辨证治疗,即分为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及巩固期4期进行分型,结合“六郁治乳”理论,采用疏肝、化 痰、祛瘀、清热、利湿、消食、健脾、补肾等治法,以达到调和内环境、改善症状的目的。“六郁治乳”理论丰富了中医防 治乳腺癌的理论体系,使早期乳腺癌分期辨证的治疗原则和理法方药趋于完善,对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 具有重要意义。
    32  李惠林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挖掘
    杨小雪,王晨洋,闫梦茹,王红丽,胡雪淇,楚淑芳,指导:李惠林
    2025, 42(07):1779-1785.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运用基于R语言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惠林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 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李惠林教授于 2023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在门诊诊治的 HT 合并甲减患者的处方资料,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采用R语言对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分析,并对处方药物进行相关性 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 57首中药处方,包含 125味中药,总用药频次为 782次。频次居前 10者分 别为炙甘草、当归、白术、黄芪、柴胡、桂枝、益母草、白芍、茯苓、五指毛桃;功效主要为补虚药;性味分析显示四气 主要以平、温为主;五味主要以甘为主;归经居前3位者分别为肝、肺、脾经。相关性分析得到5组强相关药物组合。关联 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包括炙甘草、黄芪、当归、柴胡、党参、白术、香附共7味药。对频次 ≥ 5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 析,得到5个药物组合。【结论】 李惠林教授治疗HT合并甲减基于治病求本原则,重在健脾益气;同时注重疏肝理气,气血 同调,标本兼顾。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R语言;健脾益气;疏肝理气;用药规律;李惠林 中图分类号:R259.81
    33  刘凤斌运用中药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经验
    雍秋红,黄超原,赵利娜,杨希玲,郑逸远,指导:刘凤斌
    2025, 42(07):1786-1791.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及乙肝相 关肝纤维化的中药干预颇有心得。刘凤斌教授认为,湿、热、瘀、毒、虚是乙肝肝纤维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乙肝肝纤维化 的病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并涉及胆、胃、三焦等。刘教授基于中医辨证思维,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针对中 药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治肝八法”,即健运脾胃法、清热祛湿法、祛湿化浊法、滋阴降火法、温阳补肾法、柔肝养血法、 活血软坚法、安神助眠法。临证时,依据患者证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以此八法组合运用,并擅用具有岭南用药特色的药 物组合(简称“药组”),如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药组(白背叶根、鸡骨草、叶下珠),消食化积药组(红曲、山楂、麦芽),破 血消积药组(醋莪术、醋鳖甲、土鳖虫),保肝降酶药组(枳椇子、五味子)。刘凤斌教授运用中药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 经验可为中医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参考。
    34  基于“心身疏泄”理论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思路探讨
    钟小美,徐菁晗,张蓝月,吴学敏
    2025, 42(07):1792-1797.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以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为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情志、肝 之疏泄功能及五脏气机密切相关。该文基于杨叔禹教授的“心身疏泄”理论探讨了HT的辨治思路。“心身疏泄”理论认为, “心”之疏泄即情志疏泄,“身”之疏泄即脏腑疏泄。基于此理论,认为HT的病理变化以气机疏泄失常为主,HT稳定期、甲 亢期、甲减期分别以疏泄不畅、疏泄太过、疏泄不及为病机特点,且以“心”之疏泄失常的情志病变为要点贯穿疾病始终。 治疗HT时,可采用此理论为指导原则,结合HT疾病特点,针对HT稳定期、甲亢期、甲减期的3个阶段分别予“通”“抑” “补”法治本,恢复脏腑气机疏泄功能,以“消”法治标以消瘿散结,同时兼顾调和情志的治疗,通过调节情志、疏泄、脏 腑功能,达到形神一体、心身共治的效果。基于“心身疏泄”理论辨治HT,可为中医药治疗HT提供思路和方法。
    35  基于“浊毒阻窍”理论从六经论治耳鸣
    王佳琪,钟艳萍,黄东辉
    2025, 42(07):1797-1802.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该文从“浊毒阻窍”理论出发,结合六经辨证阐述了耳鸣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策略。认为“浊毒”是由情志、饮食、 代谢失常所产生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可导致脏腑、经络等的功能失调,“浊毒阻窍”为耳鸣的核心病机。依据六经辨 证,耳鸣可从初期少阳疏泄不利、进展期太阴运转无力以及后期少阴亏损失养分期辨治,治疗可分别采用和解少阳透邪、 补土助运以祛浊、滋水培元以化浊的方法,方药可分别以小柴胡汤、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耳聋左慈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浊毒阻窍”理论结合六经辨证论治耳鸣,不仅丰富了中医对耳鸣病机的理解,也为中医临床治疗耳鸣提供了新的思路。
    36  经典名方暖肝煎的文献分析与考证
    陈传蓉,唐若水,乔路阳,潘中艺,张林
    2025, 42(07):1803-1808.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暖肝煎出自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由当归、枸杞子、茯苓、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或木香)组成,是应用广泛 的暖肝温肾、行气止痛名方,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主要用于治疗小腹 疼痛、疝气等病症且辨证属肝肾阴寒者。该文通过系统梳理有关暖肝煎的古今文献,结合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 对经典名方暖肝煎的源流、组成、剂量、煎服法、炮制、加减法、古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行系统考证与分析。认为该方在 古代文献中的药物组成及用量较为明晰,折算其当代的每次服用量为当归 9.33 g、枸杞子 11.19 g、茯苓 7.46 g、小茴香 7.46 g、肉桂 5.60 g、乌药 7.46 g、沉香 3.73 g;煎服法为加水 300 mL,加入生姜 4 g,煎至 140 mL;餐后 2 h 服用,每日服 2~3次。当代医家扩展了本方的主治范围,将其治疗疝气、小腹疼痛等的主治拓展至男科、妇科、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的 治疗,但总以“寒凝肝脉”为核心病机,病位以肝为主,涉及脾、肾、下焦,少腹、阴部、乳房等肝经循行部位的疾病亦 常用暖肝煎。该研究结论可为经典名方暖肝煎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37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帅雨杏,周莎,王良景,田加盛,单泽君,陈彤杰,马慧琳,冯泰川,马晴,常金荣,陈新林
    2025, 42(07):1809-1816.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和知识图谱方法分析全国范围的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拓展中药配方颗粒治 疗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3月期间全国相关中医专家治疗高血压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应 用 Microsoft Excel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及功效类别分析;运用层次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利用 Neo4j图数据库构建各 地区治疗高血压的中药配方颗粒复方与中药关系的信息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中药配方颗粒 2 600首,涉及中药 370味, 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物为茯苓、甘草、白术、陈皮、白芍、当归。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为甘、辛、苦, 药物归经以归脾、肺、肝经为主。经层次聚类后得到7个聚类。构建的各地区治疗高血压的中药配方颗粒复方与中药关系的 信息知识图谱显示,5个及以上地区均使用的中药为白芍、白术、陈皮、半夏、茯苓、天麻、柴胡、川芎、丹参、当归、甘 草、黄芪。【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甘、温,归经以脾经为主,中药功效以平肝潜阳、 健脾祛湿、补益肝肾为主。
    38  抗疫中的中医药力量:以1958年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为例
    张智洋,李佳琪,李剑
    2025, 42(07):1817-1824.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该文对1958年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以及中医药应对实践进行相关史料的整理 与阐析。该次疫情是新中国中医政策调整后广东省第一次流行范围较广、发病人数较多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应对该次乙脑 疫情的过程中,中西医双方的医疗工作者团结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防治经验(即“广东经 验”),展现了抗疫中的中医药力量。“广东经验”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广东省政府对于疫情的迅速反应,卫生部门通过学 习石家庄、北京等地的先进经验,积极应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其次,各级卫生机构接纳中医业者参与 乙脑诊疗,建立和完善了中西医协作模式,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再次,广东中医业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重 视湿热邪气的影响,采用清热透湿、芳香逐秽等法,同时注意对各医院的协同处方与经验方的总结,大力发掘地方性医药资 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发挥了中医药疗法的优势。“广东经验”为20世纪60、70年代的乙脑疫情防控提供了历史 借鉴。
    39  基于铁死亡探讨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韦大成,顿玲露,卢昌均,安红伟,王满,叶启超,梁寒池
    2025, 42(07):1825-1830.
    [摘要](8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疾病,该病以局部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从病理 学层面剖析,梗死区域的神经元坏死,以及缺血半暗带区域神经元发生变性乃至延迟性死亡,构成了该病的形态学基础。 缺血性脑卒中受铁死亡、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多种过程的调控。铁死亡是一种与铁元素密切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它与缺血 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在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和调控炎症反应中起 着重要作用。Nrf2能够促进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从而激活Nrf2信号通 路,对抗铁死亡,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该文对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以抑制铁死亡的相关实验 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后发现,传统中医疗法如中药复方与中成药、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针灸治疗等,能通过激活Nrf2/ SLC7A11/GPX4信号通路来抑制铁死亡,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