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 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深圳市中医院2011~2019年门诊治疗的IBS-D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和用药频次。【结果】(1)共纳入相关病例1 726例,其中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43例,54.63%)。(2)中医证型12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脾虚湿盛(569 次,32.29%)、肝郁脾虚(552 次,31.33%)、脾胃虚寒(325次,18.44%)。(3)病位证素6 个,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脾(1 552次,59.67%)、肝(582 次,22.38%)、胃(367 次,14.11%);病性证素 6 个,频次前 3 位的分别为气虚(1 129次,65.40%)、湿(681次,39.50%)、气滞(582次,23.88%)。(4)涉及中药224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白术(1 488次,86.21%)、茯苓(1 414次,81.92%)、陈皮(1 404次,81.34%)等。【结论】 脾虚湿盛为IBS-D的始动因素,肝郁为其发展过程的核心病机,中后期易夹杂阴虚、阳虚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常以健脾祛湿、疏肝为原则,祛邪不忘固本,常根据病情发展及寒热虚实辨证运用祛湿药、疏肝药并配伍涩肠药、安神药、健脾药等。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59.744
[基金项目]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0A1515110947);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编号:2020B1111100011);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2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