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取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发表年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研究文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单个腧穴使用次数、部位分布、归经等情况进行频次分析,借助IBM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71 篇,其中,针灸处方 83 条,涉及腧穴 68 个,所有腧穴应用的总频次为 564 次。风池、廉泉、完骨、翳风、内关、金津、玉液、三阴交、天柱等 15 个腧穴使用频次均高于 10 次,属于高频使用腧穴。足少阳胆经(105 次)、督脉(82次)、任脉(69次)为高频使用经脉。阳经(55.6%)使用频率高于阴经(31.6%),同名经中又以少阳经使用频率最高(25.6%)。取穴部位绝大部分集中在头颈部(70.2%)。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组常用腧穴配伍,其中“风池-廉泉”组合支持度最高(61.4%)。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类1:金津、玉液;类2:丰隆、百会、风府;类3:水沟、内关、三阴交。【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取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其中的取穴规律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46.9
[基金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编号:2020-BUCMXJK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