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 探查肝藏血中肝郁血滞病机的现代内涵。【方法】 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肝郁证模型,记录各组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的外观行为与体质量的变化,于第2周末和第4周末进行糖水实验和旷场实验及检测下述指标水平: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5-羟色胺(5-HT)、皮质酮(CORT)、抗凝辅助因子抗凝血酶(AT-Ⅲ)、蛋白C(PC)及游离蛋白S(FPS);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肝郁相关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体质量第1 ~ 4周均显著降低,活动状态和情绪睡眠积分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糖水偏嗜度第2、4周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爬行里程数第2周明显增加(P < 0.01)、中央区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 < 0.05),中央区停留时间、爬行里程数第 4 周均明显降低(P < 0.05 或 P < 0.01);血浆 5-HT 水平第 2、4 周均明显降低(P < 0.05 或 P <0.01),血浆CORT水平第4周明显升高(P < 0.05),下丘脑NE第4周水平明显降低(P < 0.01)。(2)血滞相关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第2周的PT、APTT、TT均明显降低(P < 0.01),FIB明显升高(P < 0.05),3 min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P < 0.01);第4周的中切、高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明显升高(P < 0.01),PT和APTT均明显降低(P < 0.01),FIB明显升高(P < 0.05),1、3、5 min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P < 0.01),PC、FPS、AT-Ⅲ均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造模期间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郁证表现,而且还伴有血液黏度增高和凝血功能增强及肝脏对凝血因子及抗凝辅助因子平衡调节的异常。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阐释中医肝郁血滞病机的现代内涵。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85.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17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