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弱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患者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血液指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脾胃虚弱型胃癌根治术后拟行HIPEC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根治术后常规治疗及HIPE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HIPEC前1 h取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行针刺治疗,于HIPEC后2 h取足三里、内关、血海、天枢等穴位行隔姜灸治疗,疗程为 3 d。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 KPS 评分和白细胞(WBC)计数、C 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比较 2 组患者 HIPEC 后胃肠道反应及 KPS 评分的改善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止恶心、止呕吐总有效率分别为 90.0%(27/30)和93.3%(28/30),而对照组均为70.0%(21/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止恶心、止呕吐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的 KPS 评分总改善率为 70.0%(21/30),对照组为 40.0%(1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 KPS 评分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CRP水平仍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WBC、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 TB、ALT、AL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除1例轻度晕针外,均未出现与针灸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弱型胃癌根治术后HIPEC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KPS评分,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其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46.5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