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手法针刺通里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阳中隐阴组、阴中隐阳组和烧山火组,每组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语言康复训练,阳中隐阴组给予阳中隐阴针刺手法治疗、阴中隐阳组给予阴中隐阳针刺手法治疗,烧山火组给予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3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价神经功能,并采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阳中隐阴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阴中隐阳组为71.43%(25/35),烧山火组为74.29%(26/35)。阳中隐阴组疗效明显优于阴中隐阳组与烧山火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mRS、CFCP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阳中隐阴组在改善NIHSS、mRS、CFCP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阴中隐阳组与烧山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通里穴呈现虚损状态,阳中隐阴针刺手法刺激通里穴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显著。
[Key word]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R246.9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资助项目(编号: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