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张传文,朱羽硕,李坤,李运伦
    2021, 38(6):1077-1085.
    [摘要](21) [HTML](0) [PDF 1.49 M](148)
    摘要: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体系。【方法】 在本课题组研究基础上确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的基础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筛选出疗效评价指标。将Satty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矩阵,确立层次结构,然后通过运算矩阵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建立起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体系。【结果】(1)向全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专家发放咨询表20份,回收专家咨询表20份,有效咨询表20份。(2)在二级指标重要性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方面,专家对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 ≥ 4,且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0.2,表明中医证候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3)在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方面,各二级指标下的各项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 ≥ 4,且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0.2,故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4)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中医证候指标 = 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 > 安全性指标 > 生活质量指标 > 理化指标。(5)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诊断量表 > 血压控制情况>再住院率 >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 > 花生四烯酸 >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 > 血栓素B2 > 前列腺素E2。(6)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模型:G = 0.377x1 + 0.059x2 + 0.101x3 + 0.087x4 + 0.377x5。其中x1、x2、x3、x4、x5分别代表中医证候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5个维度。【结论】 该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其他疾病及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2  早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探讨
    李紫薇,梁晓晨,鲁鹏,陈刚毅
    2021, 38(6):1085-1092.
    [摘要](22) [HTML](0) [PDF 1.43 M](125)
    摘要:
    【目的】 了解早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区进行早期血液透析且资料完整的1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4例和非感染组95例。观察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病因、合并疾病及不良习惯、共病指数、衰弱指数、相关实验室指标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感染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和肺部感染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149例患者中,有54例(占36.24%)共55例次(占36.91%)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常见部位有肺部感染(43例次,占28.86%)、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例次,占7.27%)、导管感染(2例次,占3.64%)等,其中以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最高,且其肺部感染累及的部位主要为双侧及下叶,分别为25例次(占58.14%)和19例次(占44.19%)。(2)经单因素分析,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共病指数、衰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清铁(Fe)和转铁蛋白(TRF)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指数与早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中医证型分布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本虚证表现基本相似(P>0.05),均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证;而在标实证中,感染组的水气证多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血液透析患者易并发感染,与低蛋白血症、淋巴细胞水平、共病指数、衰弱评分、糖尿病史等有关,特别是与共病指数关系密切;中医辨证方面,早期血液透析合并感染患者出现水气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
    3  广州地区300例女性中医体质与自然绝经年龄的相关性调查
    陈粮,冯敏,李莉
    2021, 38(6):1092-1098.
    [摘要](23) [HTML](0) [PDF 1.62 M](130)
    摘要: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自然绝经女性的中医体质与自然绝经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门诊和成人中医门诊的自愿参与调查的已绝经女性共3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中医体质与自然绝经年龄的相关性。【结果】(1)文化水平、初潮年龄、分娩次数是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即随着文化水平提高、初潮时间推迟、分娩次数增加,女性的自然绝经时间越迟。(2)中医体质分布:在调研的300例女性中,平和质人数最多,为91例,占30.33%,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质(45例,占15.00%)、阳虚质(44例,占14.67%)、气郁质(33例,占11.00%)、气虚质(27例,占9.00%)、痰湿质(22例,占7.33%)、血瘀质(21例,占7.00%)、湿热质(10例,占3.33%)、特禀质(7例,占2.33%)。(3)中医体质与女性自然绝经年龄具有相关性(P<0.01),其中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的自然绝经时间较平和质女性提前。【结论】 在临床上要注重对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4类体质女性进行调摄,加强围绝经期保健,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岭南地区假体周围感染证候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袁家威,张海涛,李宜金,黎嘉澔,曾意荣
    2021, 38(6):1098-1102.
    [摘要](29) [HTML](0) [PDF 1.38 M](146)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岭南地区假体周围感染(PJ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索本病病因病机特点,以期为临床辨证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调查表,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91例假体周围感染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初次置换与再次入院时间、入院时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等相关情况,以探讨其证素和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在证素分布方面:91 例患者中,以实证证素为主。其中实证以热邪[52.7%(48/91)]、湿邪[45.1%(41/91)]为多,其次为邪毒[33.0%(30/91)]和血瘀17.6%(16/91),而痰阻[占8.8%(8/91)]和气滞[7.7%(7/91)]较少;虚证则以气虚[15.4%(14/91)]和血虚[13.2%(12/91)]为多,其次为精髓亏虚[11.0%(10/91)],而阴虚[1.1%(1/91)]较少。(2)在证型分布方面:91例患者中,以实证为主,占73.6%(67/91),其中湿、热、邪毒夹杂而致病者最多,湿热蕴结、热毒蕴结、湿毒蕴结 3 证占比合计为 51.7%(47/91);虚证较少,仅占 14.3%(13/91),其中以肝肾亏虚证最多[11.0%(10/91)];同时,还有小部分为虚实夹杂证,占12.1%(11/91)。【结论】 假体周围感染的中医证候表现具有实证较多的特点,其中实证以湿热蕴结证为最常见,而虚证则以肝肾亏虚证为最常见。
    5  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合并肝功能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邵彩林,吉训超
    2021, 38(6):1102-1106.
    [摘要](12) [HTML](0) [PDF 1.37 M](144)
    摘要:
    【目的】 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IM的85例患儿,回顾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儿童 IM 发病特点,并运用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IM患儿中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学龄前为主,发病节气以霜降、寒露、处暑最多见。(2)临床表现方面: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94.1%(80/85)、98.8%(84/85)和100.0%(85/85),且大多数IM患儿伴有鼻塞表现,但皮疹少发;其中脾肿大及皮疹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热毒壅滞证最常见,占69.4%(59/85),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毒炽盛证、热邪犯肺证和正虚邪恋证,分别为17.6%(15/85)、10.6%(9/85)和2.4%(2/85)。(4)有近半数的IM患儿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在常见的危险因素中,发病年龄及节气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关系较密切(P<0.05或P<0.01),即患儿的年龄越大[OR = 2.839,95%CI(1.406,5.731)]、发病节气越往后[OR = 1.118,95%CI(1.003,1.247)],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IM患儿的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毒壅滞证;发病年龄及节气是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6  纯中药治疗对难治性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
    贝承丽,傅满姣,刘艳科,尹柯,杨励,张丽,刘忠达,尹怡平,谢邦瓀,张尊敬,黄华,谢和宾,张婷
    2021, 38(6):1107-1112.
    [摘要](80) [HTML](0) [PDF 1.40 M](158)
    摘要:
    【目的】 研究益肺通络方纯中药治疗对难治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的广泛耐药肺结核(XDR-PT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9例HIV阴性的无法组成有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XDR-PTB患者,给予益肺通络方颗粒剂纯中药治疗12个月。观察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的基础CD4+及CD8+淋巴细胞数以及治疗前后CD4+及 CD8+淋巴细胞数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治疗结局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好转率。【结果】(1)不同性别、年龄的难治性XDR-PTB患者的基础CD4+及CD8+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18.5 kg/m2的难治性XDR-PTB患者的基础CD4+及CD8+淋巴细胞数均低于BMI ≥ 18.5 kg/m2患者,其中以CD8+淋巴细胞数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纯中药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CD4+、CD8+淋巴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治疗结局:29 例患者中,CD4+淋巴细胞数增加者21例(占72.4%),CD8+淋巴细胞数增加者20例(占69.0%),免疫功能好转者(CD8+和CD4+淋巴细胞数均增加)17例(占58.6%); 痰菌阴转者8例(占 27.6%),肺部病灶好转者16例(占55.2%),临床症状好转者25例(占86.2%),综合治疗结局好转者6例(占20.7%)。(4)综合治疗结局好转患者的免疫功能好转率为100.0%(6/6),明显高于综合治疗结局未好转患者的47.8%(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与XDR-PTB患者的治疗结局呈正相关。【结论】 益肺通络方纯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难治性XDR-PTB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结局,为临床治疗难治性XDR-PTB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7  益气化瘀通腑法对1~2期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刘超,朱晓亮,齐欢
    2021, 38(6):1113-1118.
    [摘要](37) [HTML](0) [PDF 1.40 M](175)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通腑法对 1 ~ 2 期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1 ~ 2期CKD基础上AK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氧化应激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对照组为43.33%(13/3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cr、BUN、UA、24hUpr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eGFR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Scr、BUN、UA、24hUpro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 HO-1、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 MDA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 HO-1、SOD 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 MDA 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或 P<0.01)。(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1 ~ 2期CKD基础上AKI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抑制氧化应激。
    8  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梁育仪,吴波,傅诗书
    2021, 38(6):1118-1123.
    [摘要](22) [HTML](0) [PDF 1.39 M](146)
    摘要:
    【目的】 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 70.0%(21/3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HAMA-14 评分和 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HAMA-14评分和PSQ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未见异常波动,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9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代谢网络特点
    梁伟东,彭剑虹,尹晓霞,叶雪英,陈少敬
    2021, 38(6):1124-1132.
    [摘要](29) [HTML](0) [PDF 4.22 M](150)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代谢谱,结合证候研究及炎症指标,探讨肾虚督寒型是否与患者内在代谢网络变化存在联系,为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 选取25例肾虚督寒型AS患者作为AS组,另选取2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健康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多元统计等方法,分析 AS 组与健康组血浆中代谢物差异,配合分析2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各项炎症指标的不同,阐述肾虚督寒型AS 的代谢特征和病理机制。【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方面,AS组的腰痛、晨僵等主症及恶寒怕冷、四肢不温、梦中流涎、大便不调等次症的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炎症指标方面,AS组的CRP、ESR、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3)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共筛选出19个代谢产物,涉及酪氨酸通路、甘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通路、酮体通路、β-丙氨酸通路、丙酮酸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元酸通路等8条代谢通路。【结论】 肾虚督寒型AS的病理机制可能与患者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以及胃肠道菌群和免疫紊乱等代谢异常有关,其从多方面影响脾-肾功能轴而发为本病。
    10  中药乐肤佳涂擦治疗不同部位的1期压力性损伤效果观察
    康良琦,邓宝贵,谢裕华,全小明,占小兵
    2021, 38(6):1133-1137.
    [摘要](15) [HTML](0) [PDF 1.38 M](138)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外用制剂乐肤佳对不同部位1期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0例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将患者分为足部组、骶尾组、髋部组和其他组4组,分别有23、23、22、22例。4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即每2 h翻身1次、局部受压部位垫水垫,以及给予合理补充营养等),再使用乐肤佳进行中药涂擦。观察4组患者1期压力性损伤的平均愈合时间和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后的疗效。【结果】(1)4组不同部位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骶尾组、髋部组的痊愈时间较足部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与足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不同部位1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10 min、20 min后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0 min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部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骶尾组和髋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乐肤佳涂擦对不同部位1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不同,其对足部和其他四肢部位的1期压力性损伤治愈时间更短、疗效更明显。
    11  黄老消肿止痛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干预疗效观察
    王志科,黄登承,曹学伟
    2021, 38(6):1138-1143.
    [摘要](19) [HTML](0) [PDF 1.40 M](146)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老消肿止痛膏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周围肿痛的疗效,探讨其在加速术后康复及改善关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因膝骨性关节炎接受单侧TKA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冰敷术区,并予常规止痛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当天开始予黄老消肿止痛膏外敷术膝,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周径(髌骨上缘10 cm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膝活动度及患膝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第 1 天,2 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术后第 3 天、第 7 天、第14天和对照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的患肢周径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 天对患肢周径的缩小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对疼痛VAS评分的下降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第14天,2组患者的患膝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14天对患膝活动度的提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4)术后第7天和第14天,2组患者的患膝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膝功能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老消肿止痛膏可有效减轻TKA术后肿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患膝功能。
    12  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疗效观察
    叶达成,庞瑞明,邱世诚,李艺文,曲震
    2021, 38(6):1143-1148.
    [摘要](20) [HTML](0) [PDF 1.38 M](137)
    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肿痛散熏洗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患侧足部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H)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 4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3.3%(28/30),对照组为8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AOFAS-AH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 AOFAS -AH 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症状和改善患侧足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13  祛毒促愈汤联合痔疮膏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李芳斓,魏志军,,李华娟,李伟林,吴喜华,张涛
    2021, 38(6):1149-1154.
    [摘要](24) [HTML](0) [PDF 1.39 M](145)
    摘要:
    【目的】 观察祛毒促愈汤联合痔疮膏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仅给予痔疮膏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祛毒促愈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5 d切口出血、肛缘水肿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1)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8.3%(53/6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5 d,2组患者的切口出血、肛缘水肿和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1 d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对切口出血、肛缘水肿和疼痛VAS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16.27 ± 2.2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5 ± 2.2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采用祛毒促愈汤联合痔疮膏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创面出血及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升术后恢复效果。
    14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刘星显,程旭阳,宋文英
    2021, 38(6):1154-1158.
    [摘要](23) [HTML](0) [PDF 1.38 M](160)
    摘要:
    【目的】 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脾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5%(29/40)和87.5%(35/40),对照组分别为32.5%(13/40)和52.5%(21/4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 组患者的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瘙痒程度、每周发作次数等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34%(3/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5%(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个月的电话回访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安全性高。
    15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研究概况
    陶然,曾祥新,吕晓琳,孙忠人,刘双岭
    2021, 38(6):1159-1161.
    [摘要](15) [HTML](0) [PDF 1.33 M](152)
    摘要:
    膝过伸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针刺是脑卒中后膝过伸康复的主要疗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4个方面总结归纳治疗膝过伸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16  不同手法针刺通里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王丽荣,吕艳丽,刘兢,姚爱荣
    2021, 38(6):1162-1167.
    [摘要](22) [HTML](0) [PDF 1.41 M](147)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手法针刺通里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阳中隐阴组、阴中隐阳组和烧山火组,每组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语言康复训练,阳中隐阴组给予阳中隐阴针刺手法治疗、阴中隐阳组给予阴中隐阳针刺手法治疗,烧山火组给予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3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价神经功能,并采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阳中隐阴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阴中隐阳组为71.43%(25/35),烧山火组为74.29%(26/35)。阳中隐阴组疗效明显优于阴中隐阳组与烧山火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NIHSS、mRS、CFCP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阳中隐阴组在改善NIHSS、mRS、CFCP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阴中隐阳组与烧山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通里穴呈现虚损状态,阳中隐阴针刺手法刺激通里穴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显著。
    17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的疗效观察
    朱雪梅,于学平,马慧慧
    2021, 38(6):1168-1172.
    [摘要](18) [HTML](0) [PDF 1.38 M](129)
    摘要:
    【目的】 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偏身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失访1例。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积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HA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的愈显率为 79.31%(23/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48.28%(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可明显改善患者麻木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18  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科,王伟贵,张巧娜,吴双,霍丹
    2021, 38(6):1173-1180.
    [摘要](28) [HTML](0) [PDF 1.42 M](149)
    摘要:
    【目的】 观察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8例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隔药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神道八阵穴隔药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症状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心电图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以及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安全性,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 91.18%(31/34),对照组为 73.53%(25/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30/34),对照组为70.59%(24/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神道八阵穴隔药灸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
    19  推髌法配合循经点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陈建华,程井军,柳默涵
    2021, 38(6):1180-1185.
    [摘要](32) [HTML](0) [PDF 1.39 M](121)
    摘要:
    【目的】 观察推髌法配合循经点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推髌法配合循经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96%(20/23),对照组为82.61%(19/2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S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HSS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髌法配合循经点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明显减轻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20  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刘跟莉,,师帅,,刘亚,,井鑫鑫,,韩萌萌,刘爽
    2021, 38(6):1186-1190.
    [摘要](18) [HTML](0) [PDF 1.38 M](127)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 Fugl-Meyer 评分(FMA)以及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28/30),对照组为 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21  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林彦廷,李毓莹,陈晓伟,江钢辉
    2021, 38(6):1191-1197.
    [摘要](20) [HTML](0) [PDF 1.88 M](14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近10年来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数据库,搜集关于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所有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 11 篇,合计 92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总有效率(OR =4.93,95%CI[3.23,7.52],Z = 7.40,P<0.000 01)及显愈率(OR = 2.99,95%CI[2.24,4.00],Z = 7.37,P<0.000 01)优于对照组;在减少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方面优于对照组(MD = -34.13,95%CI[-47.51,-20.75], Z = 5.00,P<0.000 01)。【结论】 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所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有局限性,仍需要进行更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22  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有效性的Meta分析
    胡思琴,赵喜颖,张广清,丁美祝,胡佩欣,黄楚君
    2021, 38(6):1198-1207.
    [摘要](18) [HTML](0) [PDF 2.16 M](13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中医外治法为主要疗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24 篇 RCT 文献,包含 1 908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OR = 4.07,95%CI = [3.09,5.36],P<0.05),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R = -11.86,95%CI = [-15.49,-8.22],P<0.05),症状积分(OR = -2.56,95%CI = [-4.25,-0.87],P<0.05),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OR = 1.24,95%CI = [0.42,2.06],P<0.05),首次排便时间(OR = -4.23,95%CI = [-5.82,-2.64],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周排便次数(OR = 0.89,95%CI = [-1.75,3.52],P>0.05)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老年性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症状积分,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并加快首次排便时间;但在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的周排便次数方面,尚不能证实其有效性。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23  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研究新加香薷饮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制
    钟小兰,廖小明,沈菲,于海建,谭丽娟
    2021, 38(6):1208-1213.
    [摘要](41) [HTML](0) [PDF 4.32 M](15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加香薷饮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理。【方法】 收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登革热患者6例(治疗前设为登革热组,治疗后设为中药治疗组),另收集正常人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各组mRNA表达情况,比较登革热组与正常对照组获得差异基因,比较中药治疗组与登革热组获得差异基因,再获得两者的交集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功能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以获取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结果】 筛选到登革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基因 2 704 个,中药治疗组与登革热组比较的差异基因 882 个,筛选出中药逆转的潜在靶基因279个。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大多参与了炎症、自身免疫应答相关功能,如干扰素应答反应、维甲酸诱导基因(I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和T细胞活化的调节。另外,通过蛋白与蛋白网络分析确定了这些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到 45 个可能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如IRF7、CCL2、IL15等。【结论】 新加香薷饮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登革热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炎症、自身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关。
    24  冰片衍生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陈传兵,刘昌辉,伍海涛,张荣,赵威,李伟荣,杨蕾,宓穗卿,王宁生
    2021, 38(6):1214-1216.
    [摘要](85) [HTML](0) [PDF 1.36 M](128)
    摘要:
    【目的】 探讨10种合成的冰片衍生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来评价2-氯苯甲酸冰片酯、3,5-二硝基苯甲酸冰片酯、3-硝基苯甲酸冰片酯、4-硝基苯甲酸冰片酯、1-萘乙酸冰片酯、4-氯苯甲酸冰片酯、苯甲酸冰片酯、3-甲基苯甲酸冰片酯、4-甲基苯甲酸冰片酯、三氯乙酸冰片酯10种冰片衍生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效果。【结果】 酶标仪法测定结果显示,10种冰片衍生物中只有2-氯苯甲酸冰片酯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效果显著优于右旋冰片组(阳性对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结论】 2-氯苯甲酸冰片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具有促进作用。
    25  多重耐药ST17无乳链球菌体外抗菌活性中药筛选
    程招敏,潘敏旋,柏彩英,李亮,李炜鑫,周强,柯培锋
    2021, 38(6):1217-1222.
    [摘要](19) [HTML](0) [PDF 1.46 M](156)
    摘要:
    【目的】 筛选对多重耐药ST17无乳链球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为其引起感染的控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从74种中药配方颗粒中,筛选对多重耐药ST17菌株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检测有中等以上抑菌活性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以及分别与红霉素或克林霉素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共筛选出黄柏、黄连、桑白皮、甘草、五味子、大黄、鸡血藤和地榆等8种有中等以上抑菌活性的中药,其MIC依次为2、0.512、1、16、32、64、8、8、8 mg·mL-1,MBC依次为8、1、8、32、64、32、16 ~ 32、16 ~ 32 mg·mL-1。与黄连联合用药时,所有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耐药株FIC ≤ 0.5。【结论】 黄柏、黄连、桑白皮、甘草、五味子、大黄、鸡血藤和地榆对多重耐药ST17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对于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耐药株,与黄连联合用药起协同作用。
    26  淫羊藿苷激活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存活、侵袭、迁移的体内外研究
    魏璐璐,吉文伟,黄维平
    2021, 38(6):1223-1229.
    [摘要](39) [HTML](0) [PDF 5.95 M](140)
    摘要: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鼻咽癌CNE-2细胞存活和侵袭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①体外研究: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处理鼻咽癌CNE-2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增殖能力以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及信号通路蛋白Ca2+/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单独或联合 JNK抑制剂SP600125对JNK活化程度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JNK磷酸化水平。②体内研究:建立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模型,测定裸鼠移植瘤质量、细胞凋亡和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MVD值。【结果】 选择低细胞毒性10、20、50 μmol/L剂量的淫羊藿苷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淫羊藿苷0 μmol/L)比较,淫羊藿苷10、20、50 μmol/L组CNE-2细胞侵袭细胞数、划痕愈合率降低,细胞VEGF、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E-cadherin表达水平与CaMKⅡ、JN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 < 0.05),均呈剂量依赖性。淫羊藿苷(10 μmol/L)可减弱JNK抑制剂SP600125对JNK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鼻咽癌裸鼠存活率升高,移植瘤质量减小,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VEGF表达水平、MVD值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促进CaMKⅡ/JNK通路激活来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存活、侵袭和迁移能力。
    27  补气温阳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阳虚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冯毅,郑岚,阚竞,杨岚,黄帅,杨来
    2021, 38(6):1230-1235.
    [摘要](14) [HTML](0) [PDF 4.53 M](160)
    摘要:
    【目的】 探讨补气温阳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阳虚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将造模组大鼠构建COPD肺阳虚证复合模型。再将全部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各10只。中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补气温阳方煎液8.0、16.0、32.0 g·kg-1·d-1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16 mL/kg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灌胃30 d。给药结束后,大鼠动脉采血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收集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WBCs)、中性粒细胞(NEUTs)计数分析;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肺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O2及血清IL-10 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PaCO2,血清 IL-8、TNF-α 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WBCs 和 NEUTs 数目均显著升高(P <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支气管腔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黏膜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PaO2及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 < 0.01),PaCO2,血清IL-8、TNF-α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WBCs和NEUTs数目均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缓解,其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上述指标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补气温阳法能显著缓解COPD肺阳虚证大鼠炎症反应,改善其肺功能。
    28  加味人参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
    李影雄,蔡海荣,蔡惠铃,蔡鑫桂,李志雄,李怀国,雷凯君
    2021, 38(6):1236-1241.
    [摘要](13) [HTML](0) [PDF 5.65 M](156)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人参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中药组。除假手术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完成穿刺但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造模后,培哚普利组、中药组大鼠分别对应给予培哚普利片混悬液、加味人参四逆汤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4 d。给药结束后,记录大鼠心脏频率(HR)、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清中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和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dp/dtmax、LVSP、LVEF和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降低(P < 0.05),-dp/dtmax、LVEDP,血清BNP、cTnT、AngⅠ、ALD、ANP水平和心肌组织MDA、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心肌结构排列紊乱,出现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HR、+dp/dtmax、LVSP、LVEF和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升高(P < 0.05),-dp/dtmax、LVEDP,血清BNP、cTnT、AngⅠ、ALD、ANP水平和心肌组织MDA、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 < 0.05),心肌结构排列紊乱、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人参四逆汤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减轻心肌氧化应激、炎性浸润和纤维化。
    29  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谭静琳,褚庆民,李秋明
    2021, 38(6):1242-1248.
    [摘要](32) [HTML](0) [PDF 3.45 M](143)
    摘要: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靶标。【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绘制出麻黄加术汤活性成分-风湿性心脏病作用靶标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建立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并运用NetworkAnalyzer进行网络分析;最终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预测并筛选出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 120 个活性成分,其中麻黄 22 个,桂枝6 个,苦杏仁16个,甘草88个,白术4个(活性成分在药物之间有重复)。活性成分作用靶标有103个。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GO生物过程结果显示与化学刺激、氧化应激、炎症产生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通路、T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等。【结论】 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机制可能是方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减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激酶Bα(AKT1)等介导的氧化应激,减少一氧化氮合酶2(NOS2)、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PPARG)、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CXCL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干预IL-17、TNF、TLR、Th17、TCR等免疫与炎症相关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保护心肌细胞。
    30  周福生辨治调护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何婉婉,指导:周福生
    2021, 38(6):1249-1254.
    [摘要](20) [HTML](0) [PDF 1.37 M](144)
    摘要:
    总结周福生教授辨治调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周福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外因,脾气虚弱则是关键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瘀血为标,气机升降失常贯穿病程始终。周福生教授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辨证-辨质”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及治养结合的观点;治疗与调护以扶正祛邪、注重顾护脾胃与调整气机为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分为脾胃气虚、脾虚肝郁、气阴两虚和脾胃湿热4型,分别采用陈夏六君丸或香砂六君丸、柴芍六君子汤、益胃汤、藿朴夏苓汤进行加减治疗,并根据夹湿、夹瘀、夹肝郁气滞、夹热毒等兼夹证的不同而随证加减。提出“近期治疗-中期治疗-延期随访”的疗程与随访方案,即包括半年内的中医药近期治疗,近期治疗结束至慢性萎缩性胃炎逆转为非萎缩性胃炎后的再巩固治疗半年的中期治疗,以及所有疗程结束后的追踪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者,一般需辨证治疗3 ~ 6个月,中度萎缩者,需治疗6个月以上。
    31  李宜瑞从脾论治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探讨
    林晓玲,汤顺莉,刘华,指导:李宜瑞
    2021, 38(6):1254-1260.
    [摘要](36) [HTML](0) [PDF 1.39 M](130)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AS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养;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及“脾藏意与智”“脾主四脏”“脾升胃降”等理论,李宜瑞教授提出“脾养神”的观点,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健运脾胃治本(太子参、茯苓),辅以化痰(白术、半夏、石菖蒲)、消积(山楂、莱菔子、炒麦芽)、调气(枳壳、厚朴)治标,以达到“脾健智增”之效。李宜瑞教授认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应贯穿ASD患儿治疗始终。同时需配合心理疏导及生活调摄,可取得确切疗效。
    32  李坤寅基于“带瘤妊娠”论治子宫肌瘤生育障碍
    谢卓庭,指导:李坤寅
    2021, 38(6):1260-1264.
    [摘要](16) [HTML](0) [PDF 1.36 M](144)
    摘要: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伴随生育障碍。对于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李坤寅教授认为可以考虑带瘤妊娠。子宫肌瘤生育障碍患者病机虚实夹杂,表现为肾脾两虚兼见肝郁。基于“带瘤妊娠”理念,通过活血化瘀、祛痰、消食导滞之法以消散癥块,补肾健脾之法以培元扶正,达到消补兼施、分期论治;治病与安胎并举;重视患者情志、饮食调摄等多途径治疗。“带瘤妊娠”理念为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有机结合,可为患者实现带瘤妊娠提供思路。
    33  刘建博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经验
    王鹏,指导:刘建博
    2021, 38(6):1265-1270.
    [摘要](23) [HTML](0) [PDF 1.38 M](147)
    摘要:
    总结刘建博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刘建博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胃,并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等均可成为其病因。虽最终病理变化总不离“胃失和降,肺失宣降”,但病机有脾虚痰湿、肝气犯胃、肾虚水泛之不同;可分脾虚痰湿证、肝气犯胃证、肾虚水泛证3型辨治,分别以健脾化痰、调肝和胃、培肾制水为治法,相应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肾气丸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根据临床病症表现佐以降气止咳之炙枇杷叶与旋覆花药对、制酸止痛之海螵蛸与煅瓦楞子药对及下气消积之枳实与厚朴药对,同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可取得满意疗效。
    34  基于“脉定律”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中西医诊治
    马朝晖
    2021, 38(6):1271-1275.
    [摘要](24) [HTML](0) [PDF 1.37 M](131)
    摘要:
    基于现代医学脑保护原则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中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中风)的认识,采用传统医学表述方式提出现代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脉定律”理念,即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脉缺血;“气血津液”与脑脉血供呈正相关关系,“痰瘀”是引起疾患或使之加重的病理因素,“气血津液”与“痰瘀”决定了血脉(血流)的充盈或不足。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益气活血、补液生津 、化痰祛瘀为其基本治则。基于“脉定律”理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防治的“益气”原则主要体现为保持呼吸气道通畅、血氧供应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活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为调整血压和改善血容量,“补液生津”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正常血容量,“化痰”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降脂稳斑与清理痰液以保持气道通畅,“祛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溶栓、抗凝与预防静脉血栓事件以及改善微循环。
    35  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谢延峥,,马金,,马世玉,,姚耿圳,娄田田,,邹旭
    2021, 38(6):1276-1281.
    [摘要](25) [HTML](0) [PDF 1.37 M](193)
    摘要:
    概述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现有优势,分析目前我国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心律失常中医药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心律失常作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之一,可基于“理法方药”体系来探讨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即分析心律失常产生的“理”(病因病机),把握防治心律失常的“法”(治则),组建防治心律失常的“方”(治疗主方),用好防治心律失常的“药”(加减用药)。针对目前我国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工作中存在的缺乏心律失常相关中医诊疗数据平台、缺乏针对心律失常上游致病机制研究、缺少大规模心律失常相关临床试验证据、缺乏有毒中药致心律失常的研究等问题,需深入挖掘中医古籍中心律失常相关诊疗方案,归纳名老中医防治心律失常的诊疗思路并开发其效方、验方,搭建心律失常中医分析诊疗系统平台以及统一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心律失常“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警机制,加强心律失常的中医基础理论创新。中医药能够通过多通路、多环节、多靶点且副作用小来调节机体心律紊乱情况,利于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病辨证;中西医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增效。
    36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冯娟,闫奎坡,朱翠玲,孙彦琴,徐亚洲,郭雨晴,曹园圆
    2021, 38(6):1282-1292.
    [摘要](17) [HTML](0) [PDF 2.54 M](149)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的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涉及2 403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进一步提高心绞痛疗效[RR = 0.31,95%CI(0.23,0.40)]、心电图疗效[RR =0.52,95%CI(0.42,0.64)]和临床总疗效[RR = 0.42,95%CI(0.29,0.60)],其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SMD = -1.02,95%CI(-1.24,-0.80)] 和心绞痛持续时间[MD = -2.94,95%CI(-4.63,-1.25)],降低总胆固醇[MD = -0.69,95%CI(-0.73,-0.65)]、甘油三酯[MD = -0.31,95%CI(-0.33,-0.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MD = -0.50,95%CI(-0.53,-0.47)]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高切黏度 [MD = -0.93,95%CI(-1.60,-0.26)]、全血低切黏度 [MD = -1.94,95%CI(-3.26,-0.62)]、血浆黏度[MD = -0.30,95%CI(-0.45,-0.15)]和红细胞比容[MD = -0.03,95%CI(-0.05,-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1),且亚组分析提示疗程可能与改善血脂指标相关。【结论】 系统评价结果提示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7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评价
    陈逴凡,杨贤平,李红毅,裴悦,肖君琳,梁家芬
    2021, 38(6):1292-1297.
    [摘要](16) [HTML](0) [PDF 1.38 M](149)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质量,了解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以提高其临床研究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RCT,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并使用 CONSORT 声明和改良 Jadad 量表对报告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 102 篇 RCT。对纳入的 102 篇 RCT 的CONSORT声明评估结果如下:31篇(30.39%)描述了具体随机方法,无研究文献描述分配隐藏方法,只有1篇文献提及“盲法”,但未描述盲法的具体实施,3 篇(2.94%)文献记录了病例脱落情况,59篇(57.84%)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所有报告均未提及样本量估算、临床试验注册情况、相关的研究方案和资助情况。对纳入的102篇RCT的改良Jadad量表评估结果显示:3篇(2.94%)报告 ≥ 4分,99篇(97.06%)报告 ≤ 3分。【结论】 目前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RCT报告的质量普遍
    38  广东省中药资源区划及栽培类药材的生产规划
    詹若挺,,,,刘军民,,,,陈立凯,,,,韩正洲,,卢扬扬,陈维东,陈蔚文,,
    2021, 38(6):1298-1304.
    [摘要](28) [HTML](0) [PDF 1.39 M](159)
    摘要:
    以前期广东省岭南药材资源调查整理为基础,综合分析省内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药材生产实际等情况。遵循当前我国中药资源区划的基本原则,将广东省中药资源区划分为4个一级中药区和12个二级中药区的二级区划系统;同时制定了广东省栽培类药材品种的生产规划,提出各地县市适宜发展的药材种类,为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布局以及区域发展重点的框架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